小时候,大人都会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借此告诫:不要撒谎,否则后果严重。但是,“狼”到底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清楚。最近武汉发生的一件事,深刻演绎了“狼”的可怕。
事情是这样的:武汉一青年溺水失踪,同学打电话与他的亲人联系,一连打了56个,“对方就是不信”。56个电话都难以取信于溺水者家属,这是怎样坚固的防范之心啊?这件事告诉我们,“狼”带来的最可怕后果,不仅是欺骗本身,而是因为欺骗产生的信任缺失。
人言谓之信,顾名思义,就是指说话要算话,做人要言而有信。但是,近两年耳中所充斥的,往往是“不信”、“无信”的报道。很多人都有过亲身经历。比如,接到电话,对方让你猜猜他是谁,于是你一猜一个准,接下来便是套近乎,说是他或他的亲人出事了,需要点钱救助。如果你信了,给他汇款了,结局通常就是电话诈骗又添一新例。为了防止大家受骗,警方特地集中案例、编了手册,分发给社区居民,媒体也不遗余力地宣传。于是乎,整个社会防范之心空前加强。但是这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构筑防范篱笆的同时,也树起了心理壁垒,使原本脆弱的人际信任岌岌可危。上述武汉事例就是一个鲜活明证。
信任是个易损品,一次小小的疏忽就有可能使其破碎。一旦破碎,再要复原,十分困难。信任不断缺失,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侵蚀着社会的诚信之基。
我们可以为信任缺失找到很多原因。比如,从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的必然阵痛;再比如,个人信息缺乏相应的安全保护,等等。千百年来,虚假和谎言从未间断。时至今日,借助网络等技术工具,诈骗手段也花样百出、登峰造极,不由得人不防。但是,信任缺失不能连带着信心也缺失,重建信任的努力不该放弃,因为诚信是社会的底线。作家冯骥才曾打过一个比方,说 “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7-08一分一厘累积起来的信任
- 2013-06-04分析称奥巴马应尊重真实中国 消除双方信任赤字
- 2013-05-31在不信任环境,用语言重建信任
- 2013-05-29信息流动才能走出信任困境
- 2013-05-16承认技术漏洞,才能补齐信任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