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每一分钱
1988年8月,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成立时,启动资金仅有10万元。开展奖教助学等活动首先要募集资金,再通过财务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厦门市教育基金会在25年中没有损失捐赠人的一分钱,靠的就是严格的管理制度。
基金内部制度规定,投资的理财产品在300万元以内的项目,需要经过理事长签名同意;投资数额在300万元到1000万元的,需要召开理事长会议讨论通过;若是进行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事项,则要召开理事大会研究决定。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理财小组,聘请厦门各大金融机构的理财专家参与,确保对资金安全和有效管理。
“去年,内蒙古有个开发项目,当地政府用土地作为担保,邀请我们参加投资,项目回报非常诱人。”厦门市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守忠说,“经过理财小组的讨论后,我们认为风险太大了,这个项目最终被否决了。”
25年来,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没有丢失一分钱,也没有损失一分钱。”正是由于基金会在基金管理方面的突出表现,每年基金会都会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的捐赠。
尊重捐赠人的意愿
去年仲夏的一天,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同安区的一个偏远山村中,他们走村串户,向人打听村里一位贫困学生的情况,又找到村干部交谈,最后他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出错!
这几位60多岁的老人是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原来,这名叶姓学生是基金会的捐助对象,有人反映他家有三层楼,不属于贫困户。经过实地调查了解,这房子是亲戚的,他符合资助条件。
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每年要资助1000多人,没有一例投诉。“对一名资助对象的确定,我们要经过四道关口。”张亚梅介绍说,第一道是找学校,学校了解学生;第二条找民政部门和乡镇街道,有档案;三是公示七天,让群众监督;最后,由基金会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征求捐资者的意见,按照他们的意愿来进行捐助。”张亚梅说。
“我们每年都会把奖学、助学的名单、学生的照片以及每一笔开支的发票等材料寄给捐赠人。”黄守忠说,正是因为基金会认真细致的工作,赢得了许多捐助人的充分信赖。
汶川地震后,台湾“名雄基金会”的何明宗先生捐出10万元,委托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给震区的学校购买运动器材和音乐器材。第二年,厦门市教育基金会专门派人到彭州去,将购买的器材拍成影像资料,发回给捐赠人。
较之于捐资助学上的“大手笔”,厦门市教育基金会在内部管理上却是十分吝啬。基金会十多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绝大多数是从事教育事业一辈子的离退休人员。根据规定,像管理费用可以占到当年总支出的10%,而事实是,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每年的管理费用一直控制在总支出的2%左右,2012年为2.2%。在厦门湖滨南路的基金大厦,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产权面积,但是基金会只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分用作办公场所,其余的全部出租。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6-04分析称奥巴马应尊重真实中国 消除双方信任赤字
- 2013-05-31在不信任环境,用语言重建信任
- 2013-05-29信息流动才能走出信任困境
- 2013-05-16承认技术漏洞,才能补齐信任缺口
- 2013-05-09诚信经营 别让"刷客"刷走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