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培养会计界“葛家军”
【名片】
1921年出生,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厦大管理学院教授
92岁的葛家澍有个特点,往往没说上几句话,嘴角就往上弯了。不过,在他含笑的温和外表之下,隐藏的是一颗勇敢的 “学术之心”——他促使中国会计学回到并行进在科学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推倒了在所谓的“社会主义会计”和“资本主义会计”之间人为筑起的高墙。
>>学术简介
曾主编国家会计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迫不及待地要和过去“一刀两断”。在会计界,他们抛弃了“带着资本主义烙印”的西方会计学,奉行前苏联的会计学观点。但是,葛家澍却看到苏式会计理论的缺陷,他为此和会计界大腕“争论会计”。
1962年,年轻的葛家澍经厦大校长王亚南举荐,成为国家文科教材《会计基础知识》的主编之一。从教材其他系列的主编:翦伯赞、于光远、范文澜、冯友兰、钱钟书等,就能知道这套教材的非同凡响。
当时,在会计学对象上,大家发生激烈争论。一些主编认为要采用苏联观点,即会计的对象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及其社会主义财产”。葛家澍说,这个定义空洞无物,更重要的是,苏式会计理论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对象使它失去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前提。
葛家澍提出,会计学的对象应该是“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即把资金投入企业,资本耗费、循环、收回,之后产生利润的过程。
辩论僵持好几天。葛家澍做出让步:教材采用大小字号排印,大字反映他们认为的主流观点,小字反映自己的观点。
>>传奇人生
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第一炮
现在使用的会计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一度在中国被严厉批判并被抛弃,人们认为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是有阶级性的。
1978年,刚刚获得“解放”的葛家澍毫无畏惧地发表了《必需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指出,记账方法本身只是记载经济业务的手段,不同的记账方法的区别仅在记录方式、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对账方法等,并不带有任何的阶级性。
上海财经大学原副校长王松年说,在当时那么复杂的条件下,大家都小心说话,但是,他凭着科学家的良心,直言不讳。
葛家澍因此被称为“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葛家澍今天在中国会计界享有的地位还在于:他的一系列理论为西方会计理论在中国的全面介绍和引进铺平了道路,对中国建立一个能和世界接轨的会计体系,葛家澍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自1945年毕业厦大并留校任教,葛家澍培养了一支现在都身居重职的“葛家军”,其间创造了好几个新中国“第一”——“第一个经济学和会计学博士”、“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和“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3-04-02莆田文明过节:不比阔气比贡献 不唱旧戏唱新词
- 2013-03-31周恩来为何喜欢茅台 因其“革命贡献” 为战士们疗伤
- 2013-01-31晋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为发展做贡献
- 2012-12-27福建日报评论员:在加快福建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 2012-12-21尤权:为福建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我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