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桃花源式”教育,逃离还是回归?
http://wmf.fjsen.com 2013-01-22 16:36  刘晓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来说两句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给“桃花源式”教育适当的空间与包容,就会使单一的教育生长出多样性,就会使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转变。多种形式、多样性的学校本身是形成教育良性生态的前提和保障。

正视家长焦虑 学校多加反思

■陈宝泉

武汉这几位家长坦言,此举是因为对公共教育失去信心,想摸索保护孩子们的教育之路。有网友评论,这是拿孩子的前程赌博,私塾式教育、在家上学远不适应当下社会成员所需素质。笔者也认为,现代社会要求人的一生要不断适应新环境,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顺畅融入社会。小孩子要学会合群,许多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在设定的集体环境中完成。个人学问再大也不能取代学校,取代有专业资质的教师群体。

从深层次说,此次逃离事件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当前我们公共教育的弊端和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忧虑,学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

拿学前教育来说,送孩子上幼儿园本意是选一个比家里更好的环境,让孩子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玩耍、游戏、模仿等适合幼童发育阶段的方式愉快开展;通过集体生活养成好习惯。可目前不少幼儿园把小学课程内的语文、数学、外语搬来,个别从业者甚至体罚幼儿,这样如何令人放心?中小学教育值得反思的是,应试偏向不仅把孩子、家长搞辛苦,更把人训练得功利、短视,谈何健全人格培养?瞄准考试、考级的繁重课业和训练,挤掉了必要的体育、劳动、艺术教育与兴趣阅读,谈何全面发展?教育界主张的小班教学、课堂讨论、探索实践、劳动能力训练久推不动,对于自然、社会、家乡这些生存发展本源的认知和思索无从谈起,遑论创新潜质?长此以往,我们民族的竞争力会提升还是下降?

从这面镜子我们看到,对于公共教育的改进,要釜低抽薪,而非扬扬止沸。公共教育被诟病有自身问题,更有着深厚社会基础。当一个社会的功利倾向膨胀到不顾长远时,自然会左右教育偏离本源。革除教育弊端须从改革一些社会基本制度,化解某些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比如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缩小阶层差距、尊重劳动者、推进公平正义、遏制低俗传媒。教育也须建立家长参与改革的机制。对于社会弊端,是逃避还是付出努力参与变革?我们需要的是后一种选择,而且不能再等下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