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特别话题 > 正文
追忆“流年似水”
“外国摄影家眼中的闽江与福州”影展的背后
2013-01-22 10:28  林蔚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流年似水,时光已过百年,但从这个“外国摄影家眼中的闽江与福州”影展中,你能在这里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穿越。

从“中国塔”到闽江源头

福建是摄影术在中国的最早登陆地之一。1842年,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福州成为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许多外国使节、传教士、商人、旅行者纷至沓来。他们带来了刚刚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把闽江和福州作为其观察、记录中国的重要窗口。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以独特的视角,用镜头记录下闽江和福州的风光地理、人文风俗和社会百态,为世人保留下了珍贵的“影像福建”。

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进入闽江口,外来摄影家们第一眼就被马尾的罗星塔所吸引。罗星塔,在当时为国际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也被称为“中国塔”。“中国塔”下,是装满中国茶叶的船舶,和因近代洋务运动兴起的福建船政建筑,这充满着时代意味的画面正是此次影展头两幅照片所展示的内容。

从闽江口上溯至源头,是今天的我们从展出的照片中可以探知的外国摄影家当时的行程。作为福建的母亲河,闽江全长559公里,从奇峰叠翠的武夷群峰间蜿蜒而出,穿越福建中部,最终奔腾入海,流域面积占福建省面积的一半,是福建重要的运输动脉。闽江上的各式船只、码头贸易、防沙工程、连家船和“疍民”,直至闽江上游的延寿门楼和明翠阁,彼时彼景均一一在照片中被呈现。

地处江海交汇处的福州风貌,是此次影展呈现的另一条线索。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福州特色的历史景致,具有西方特色的景观,市井风情和城郊风光是这次展览反映福州的四个方面。”万寿桥、镇海楼、南门兜、西湖、白塔寺,这些烙印着千年闽都特色的景物,今天的我们可以一一在黑白相片中看到。南台岛的仓前山上,众多西洋风格的楼房依山而建,十几个国家的领事馆和众多洋行、教堂、学校、医院、俱乐部、跑马场集聚,鹤龄英华书院和外国人创办农业学校的西式建筑,学习乐器和踢足球的盲童……晚清就已“开眼看世界”的福州所出现的西方文明景象,同样一一被摄影家们敏锐地拍摄了下来。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