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冯鸿昌:在特区演绎精彩人生的外来工
http://wmf.fjsen.com 2012-11-13 17:0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挑战技术高度:技能创造价值

一次次亮出“绝活儿”,冯鸿昌在公司渐渐崭露头角。2003年,公司委以重任,派他远赴上海,全权监造两台当时国内最大跨距(50米)的轨道式龙门吊。如果说以前他只是对设备进行局部的修理和保养,现在则要独当一面,担负起整体技术和安全性能全面考察的工作。

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大都市,冯鸿昌没有逛南京路,也没有去外滩,而是直奔上海港机厂。由于设备已进入总装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每次大梁、门腿、底梁的报验都只能在中午进行。在骄阳的炙烤下,箱体内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冯鸿昌拿着手电筒,匍匐着爬到漆黑的铁箱内部,逐项进行验收,一会儿就全身湿透……随着对监造工作的逐步熟悉,在与公司技术团队沟通后,他对新设备日后维修、安全使用等,提出了近100条整改要求和合理建议,得到港机厂设计师和监理师的认可。

2004年5月,冯鸿昌再次出征,代表公司到漳州某外资设备国内制造厂,监造价值高达6000万元的8台龙门吊。由于公司体制原因,他提出的一些技术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他决定与德籍工程师进行沟通,哪知对方十分傲慢:“我们的港口机械质量享誉世界,你这么改不行!”冯鸿昌急了:“如果不改,今后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办?我是一线工人,我清楚这些毛病的症结!”在技术权威面前,他据理力争。

他自己动手调试设备,动作规范到位,刚才还盛气凌人的德籍工程师不禁对这个瘦弱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外方经过反复商讨,同意进行整改。交货之前,负责调试的德籍工程师拍着他的肩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小伙子,好样的,看来中国不仅有现代化的港口,更有掌握现代港口技术的工人”。

2006年4月,冯鸿昌从龙门吊班组调整到抢修班组。有一次值夜班,15号龙门吊的小车无法发动。通过电脑监控系统发现,是小车变频器故障。他在现场鼓捣了十几分钟,还是无济于事,情急之下,只好向带班师傅求助。“很简单,把变频器复位就行。”他轻轻一按,果然,5秒钟后,设备恢复了正常。

这5秒钟,让他感到了万分窘迫,当时已经是“技术状元”的冯鸿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的技术专长在机械,可抢修班组是看急诊,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出路只有一条: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电控方面的维修技术!

一路走来,他铆着一股劲,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终于成长为技术上的“多面手”,在设备应急维修、桥吊、龙门吊及流动设备的电气、机械故障排除等技术技能迈上了新台阶,成长为龙门吊设备管理的行家能手。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