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向善的力量——“朱邦月精神”传递八闽大爱
http://wmf.fjsen.com 2012-11-05 08:31  谢婷 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朱邦月只剩一条腿,却能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也要为他人造福。”因脑瘫残疾的吴耀环秉承着这种信念,加入了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先后为2000多名残疾人联系了近万个工作岗位。吴耀环是将乐县人,出生时因难产致脑瘫残疾。虽然是残疾人,但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其他残疾人,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几年间,他的服务对象涉及脑瘫儿童、智障青年、盲人、零就业家庭等,入户残疾人家庭84户、服务残疾人约2000人次。此外,他还开设了残疾人职业指导博客、网络招聘会、就业QQ群等多个残疾人就业平台,为上千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永春县一都镇三岭村有位“义务竹筏工”黄尧舜,他二十年如一日,天天用自家的竹筏免费载村民过河。8岁那年,父母因疾病相继去世,黄尧舜成了孤儿,村民都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照顾。为报答左邻右舍对自己的关爱,长大后,只要邻居有需要,他总是热心地提供帮助。二十年来他主动担当“义务船夫”,只要村民有需要,即使是半夜他也会起床为大家摆渡。2004年,年过六旬的黄尧舜两次跳入冰冷的溪水中,奋力救起三名落水女子。村里人说,老黄是土潭溪边的“保护神”,只要有他在,村人的安全出行就有了保障。

在连城县隔川乡新营村,有位“乞丐妈妈”黄富珍。20多年来,她先后捡来12个女弃婴,养大了其中的“四朵金花”。黄富珍3岁时,因家境贫困被卖到邻乡;21岁时,因膝下无子被夫家赶出家门。从此,她开始了四处流浪的乞讨生涯。在乞讨路上,她捡拾弃婴,并悉心照顾,将4名女弃婴养育成人。如今,22岁的大妹辍学外出打工,供养三个妹妹生活、读书。二妹、三妹和小妹,都在乡里的中学上初中。三人成绩不错,小妹的学习成绩最好,而且还是班级上的体育尖子。黄富珍的爱心也传递给了几个孩子。在读初中时,大妹就是班里头的助人为乐积极分子;每逢收割季节,在放学的路上,几个孩子看到别人收割稻子,都要放下书包帮忙干起农活。

1989年7月,福州市13位残疾朋友自发成立草根民间组织——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到如今,“同人”已走过23年,拥有志愿者1000余人,直接服务数千名残疾人。2011年开始,他们凭着爱心和毅力走遍全省,为全省残疾人绘制无障碍地图,有不少志愿者甚至是在轮椅上完成勘察工作的。目前,福州市无障碍地图已在手机客户端和网上发布,标注有600家左右的无障碍餐饮店及无障碍公厕,为福州市39.3万残疾人出行带去了福音。

……

从小家到大家,从小爱到大爱,在这些身处逆境的“朱邦月”式的普通人身上,传达出人性的善和可贵的坚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才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温暖,体会到了向善的力量,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加和谐、更加温馨的氛围。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