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三十八团团部及一营驻扎地——戴氏宗祠
红色讲述:“出生那天,红军住进了我家”
戴氏官厅,是大源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明朝后期,戴家建起这栋宅子。清朝乾隆年间,重修主座前堂、正堂局部,后堂仍完整保持明代原貌。在最为鼎盛时期,该建筑共有房屋99间。因缺乏修缮资金,这栋老宅已经岌岌可危,很多柱子、门窗都已经腐烂,里面已经没有人居住。
老宅的主人、八十高龄的戴盛华老人,是大源村的老支书,对于这座祖屋戴老心情复杂,内心骄傲可每次走入又总是难抑对英雄儿子的思念。
戴老骄傲的是戴氏官厅的厚重历史及红色印记。他告诉记者,官厅正是大源乡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府)暨红十三师指挥部遗址。1931年6月红军第一次解放泰宁时,大源村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机构便设在戴氏官厅。1934年3月,红五军团十三师在此地诞生。
“我父亲还为红军带过路!”戴老介绍说,当时红军从江西过来,父亲给他们带过好多次路。而且更巧的是,陈伯钧入驻战地指挥部的那天,正是戴老出生的日子。“父亲告诉我,到了家门口,听到里面有生小孩的声音,陈伯钧立即挡在门前,将几位战士拉到一边,要求大家等孩子生完再进戴家官厅,以免扰民。”戴老回忆说,小时候战士们经常陪他玩,教他背诗识字,打土豪时给他们家送来大米。
对于官厅,戴老又有了一个难言的痛。2010年6月18日,大源村村主任戴胜荣牺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戴胜荣正是戴老的儿子,牺牲地点就在官厅边上。“村子里面现在要发展旅游,也会对官厅进行保护,这是我现在最开心的事情,也算是完成了我儿子的一大心愿。”
红色遗迹:村中还有不少革命标语
大源村现存不少的革命红色遗迹,除了戴氏官厅,还有古驿道和古桥梁,巫寮隘(茶花隘)、盐隘等反击战战场遗址,红十三师战地指挥部,红三十八团驻扎地,以及红军标语等。
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关口,一条连接闽赣两省的古驿道从这里穿过。巫寮隘(茶花隘)、盐隘距离大源村约8公里,1934年3月22日,新桥反击战的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作为先头部队的红十三师三十八团抢先占据了这两个关隘,并修筑工事迎击敌人。战斗异常激烈,三十八团沉着应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终因敌我悬殊太大,红军放弃两个隘口,退回大源村。这几处关隘至今仍有当年红军挖掘的战壕、掩体,是新桥反击战的重要遗址。
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期间,工农红军频繁往来于大源村,红军政治部在村中积极开展宣传,揭露国民党的丑恶嘴脸,号召村民们起来参加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因年代久远,村民改善住房条件、拆旧建新,许多红军标语墙被拆除,村中旧民房、大门口、围墙上,现在还保留着十几条依稀可辨的红军标语、口号,以及部分革命文物等。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2-08-28漳州山村“老红军调解室”:村民有事会主动找上门
- 2012-05-30连城95岁老太成功找到松毛岭保卫战红军无名烈士冢
- 2012-05-21感人肺腑!实拍中国最后的红军
- 2012-04-17平和县霞寨钟腾村榜眼府“老红军调解室”正式揭牌成立
- 2012-03-20老红军18年捐资27万助学:有点事做就忘了病痛
- 2012-03-13植树节百岁老红军千里返乡“送树苗播爱心”
- 2012-03-0695岁老红军献爱心19年 生前节俭穿自制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