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海上福州”
http://wmf.fjsen.com 2012-09-11 09:22 吴旭涛 陈文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郑和的足迹
如果说,王审知的开明,让福州港赶上了“盛于唐”的末班车,那么明代郑和下西洋,则让福州的海上贸易回归历史地位,不再是配角。
时光流转千年。宋元祐二年(1274年),随着泉州港的迅速兴起,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改设在了泉州,由此,福州港地位逐渐下降,成为泉州港的中继或辅助港口。虽遭遇尴尬,但此时福州的海外贸易并没有迅速沉沦,福州港依然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
到了明代,福州由于造船工艺先进、装备精良,成为全国重要的造船基地。所造船只既可以用于海上作战,又可作为商船用于航海交通。郑和七下西洋,都选择了在福州驻泊与扬帆,这大大促进了福州的海外贸易,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市舶司又从泉州迁到了福州,福州港的地位迅速回升。
说起郑和下西洋,我们不得不再提一个地方,长乐。
长乐,在三国时期,东吴在此造船,这就是“吴航”这个名字的由来。吴航曾经有个太平港,北临闽江口,是进出闽江、东海的一大港口,古代往来商船货物在此聚集。在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都在吴航驻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补给粮草,并等候季风以适时扬帆出海。
郑和在吴航驻泊,需要一个能远眺太平港的瞭望塔,船队出入太平港也需要一座航标塔。吴航南山山顶上的圣寿宝塔,便担当起了这个角色。宝塔正处闽江海口,靠近东海前哨,登高可以俯瞰吴航四周全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长乐县志》记载,郑和下西洋往返驻泊于长乐时,多次出资修葺圣寿宝塔及其三峰塔寺。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2-07-02“海上福州行”系列报道之1:海洋强市 始发于港
- 2012-06-07海上福州耕海牧渔开放发展:构筑特色优势产业链
- 2012-06-05“海上福州”蓝图铺开 构建海洋经济开发新格局
- 2012-04-18六大举措打造“海上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