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当“关爱”变成一种习惯
http://wmf.fjsen.com 2012-08-31 17:29   来源:中国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8月21日,中央文明委在吉林长春召开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淇强调要以“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文明和谐、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最近,随着各个地方城市的响应和中央的号召,“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正火热地进行着。

所谓关爱,就是关心、爱护,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笔者觉得关爱自己是一切关爱的基础,只有关爱了自己才会关爱他人。关爱别人其实也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关爱不是怜悯,更不是同情,而是快乐地以一己之力助他人成长,并让受助人也感到快乐,这才是关爱的本质。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享用的每一件物品,得到的每一种帮助,都离不开他人的智慧、劳动与爱心的付出、社会的服务和自然的给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受了各方面的恩惠,那就要做到相应的付出,这就涉及到了付出的范围,从他人到社会再到自然,层层递进。组织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公民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想建立健全“三关爱”机制,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活动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不同需求。应运用科学的手段将人们分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群需求不同,生活困难的群众需要教育看病的资金;外来务工者需要对自家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照顾;残疾人群希望得到尊重和行动的方便;老年人需要养老保障等。针对不同的人群的需要就要给予相应的关爱。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低保保障和一定的补助;为外来务工者加大维权力度,使血汗不白流,并且加大对留守亲人的关爱,尤其是给孩子们多提供受教育机会;完善供残疾人使用的公共设施,使出行更方便;肯定好的创新项目,促进各行各业更好地发展等。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