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绝人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 集中营2012-04-28 07:48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我来说两句 |
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恐怖地方、世界上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旅游点,纳粹称这个地方为奥斯维辛集中营。 |
集中营死难者的眼镜(于世文摄)
“文化遗产” 警示千秋
多年来人在旅途,欣赏着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追寻着人类智慧的光辉、感悟着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收获着旅途的果实与快乐;但此次“奥斯维辛”之旅,却是一次伤痛之旅、震颤之旅,也是一次穿越历史的负重之旅。但揉碎那段阴森黑暗的历史之后,似乎也能让人在惨痛中感受到些许曙光与信念,获得一份沉重的警示与发人深省的启迪。
“那只蝴蝶”,追寻曙光。在殉难者纪念馆内,除了展出纳粹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外,也展出了一些囚徒们遗存下来的诗画作品、地下报纸等实物资料。1942年2月,巴维尔.弗里德曼被押到集中营,那年他刚满21岁;在他的《蝴蝶》诗作中写道:“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蝴蝶不住在这里,不住在集中营……”。在残酷的现实中年轻人也逃脱不了被杀戮的厄运,两年后,他被毒死在毒气室里;但他在黑暗中向往光明、期盼自由的诗作却倾诉了他直面现实的人生尊严。“我是一个犹太人,永远不会改变。纵然我死于饥饿,我也不会屈服。”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名为弗兰塔.巴斯的儿童,他13岁就被杀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他写的这首《我是一个犹太人》诗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面对灾难与死亡的最后呐喊,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这些回响着殉难者心声的诗作,让人感悟到:直面人生是一种力量,他们在死亡线上所保持的尊严、信念与斗志,令人敬畏。
“文化遗产”,警示未来。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特殊项目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旨在揭露罪行、哀悼逝者、铭记悲剧、警示未来,让世世代代牢记这段黑暗的罪恶历史,让人类永远警惕血腥残杀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将种族歧视、民族仇恨、侵犯掠夺、领土扩张、霸权霸道统统扫进历史垃圾堆,使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人们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来到“奥斯维辛”,亲睹纳粹德国屠杀人类的罪行,凭吊无辜的殉难者,祈求世界和平。60多年来,到“奥斯维辛”的参观者已达4000余万人。“奥斯维辛”警钟长鸣,这处特殊“文化遗产”的警示功能将会延及千秋万代。
反省忏悔,“为国之道”。噩梦般的岁月虽已逝去,但“奥斯维辛”那段历史作为人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却永远不能抹去。二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战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审判,首批处决10名战犯,794人被判死刑、其中486人已被执行。从集中营解放出来的德国反纳粹人士的大揭秘、幸存者的回忆录、苏军老战士与学者的记述及报告,波兰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与《钢琴家》,美国电视剧《大屠杀》……。铁证如山的史实,不仅在唤醒世人的记忆,也在唤醒一个曾经诞生过康德和贝多芬的民族的良知。原来毫不知情的德国民众对纳粹的罪恶深感震惊和愤怒、青年要求他们的父辈公开谈论纳粹的历史与罪行、说清楚当年自己在干什么,1968年西德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在公开场合狠狠地抽打了原纳粹党要员、时任西德总理的库特.基辛格一记耳光,她认定让纳粹分子出任总理是国家的耻辱;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电视剧《大屠杀》在德国播放,2000多万德国人在电视机前泪流满面,他们开始反思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的历史伤痛。面对不能回避的沉重罪恶,德国政府开始认罪与反省。“1970年末,德国总理勃兰特来波兰访问时,双膝跪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此举令波兰人民印象深刻。”华沙导游谷巴不止一次以认同的口吻对我们说起这件事。陪同我们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克拉科夫女导游夏羽也谈起德国领导人认罪的两件事:一是1994年在波兰纪念反法西斯的华沙起义纪念仪式上,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向波兰人民谢罪。他在华沙起义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了头,他说,德国人对于“德国”这个名字和“数百万波兰人的苦难”联系在一起,深感耻辱和愧疚。4年后他在纪念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大会上也说过,屠杀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恶劣、最无耻的事件,必须承认国家本身成了有组织犯罪的元凶。二是2005年1月24日在联合国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上,德国外长根舍发言说:“奥斯维辛代表了20世纪反人类的最大罪行,今天我们低头深深哀悼,这些罪行永远是德国历史的一部分。”同年,德国时任总理施罗德说:“即便有一天,死去的人的名字可能在人类记忆中淡漠了,但他们的苦难命运永远也不会被遗忘,他们安息于历史的心中。”夏羽说,她比较认同德国把反思纳粹罪行提升到立法的层面,不仅有《赔偿受纳粹迫害者联邦法》等赔偿法律,还有与犹太人相关的“言论自由”法规,判定犹太公民有权基于德国公民权的规定,要求纳粹分子承认对犹太人的迫害,任何否定迫害犹太人的行为均可判为对犹太人的侵害,应受到法律惩处。德国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规定,不仅禁止使用纳粹的各种标志、口号和敬礼仪式,也禁止使用任何具有纳粹象征的标号、标语和徽章,纳粹主要标志――希特勒头像更是严禁使用。德国教育法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有关纳粹时期的内容。
上述德国这些直面历史、认罪忏悔与建立相关立法的举措令人欣慰,它体现了一个犯过罪行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为国之道;然而亚洲的日本却没有这样做,相反一直在掩盖战争罪行,并将战犯视为神灵供奉着,更无视远东国际法庭的判决,直至今年2月日本某市长还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可忍孰不可忍!“奥斯维辛”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警示千秋。历史悲剧不能重演,日本必须向被侵害的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认罪、忏悔与赔偿,必须汲取历史教训,端正为国之道,不再伤害被侵略、被屠杀国家人民的感情,走和平发展之路,才能取得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谅解。(冯霄 / 文 于世文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