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图片新闻 > 正文
惨绝人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 集中营
2012-04-28 07:48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我来说两句
    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恐怖地方、世界上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旅游点,纳粹称这个地方为奥斯维辛集中营。

 

  集中营外围的双层电网(于世文摄)

“这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恐怖地方”、这是“世界上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旅游点”、这是“精心建立起来的酷刑和死亡工厂”,“纳粹称这个地方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美国记者A.M.罗森塔尔早于1958年8月31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的报道中这样介绍了“奥斯维辛”;这篇报道当年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的不朽名篇”。我们对“奥斯维辛”这个沉重名字的最初了解,也就是在学生时代从罗森塔尔的这篇报道中获得的。时隔半个世纪,我们于辛卯年秋来到奥斯维辛,循着罗森塔尔的足迹沉痛地追寻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挥别了波兰故都克拉科夫,午后乘车西行54公里便抵达拥有4万人口的小镇奥斯维辛。1947年,波兰政府将这里辟为“奥斯维辛殉难者纪念馆”。秋风萧瑟,连片的乌云笼罩着小镇,天空似乎很低很低,到处悄无声息。当天下午来到这里的游客虽然很多,但大家都愀然不语、彼此用眼神交流,以沉默来祭奠这里的死难者。

种族灭绝 荒谬绝伦 

我们跟着导游夏羽默默地走动着,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主营大门上方抬头看见一个横标,上面写着“劳动使你自由”,显然这是一个欺骗囚犯的口号;环顾左右,只见一排排牢房、岗楼和密布的电网,气氛冷漠阴森,令人毛骨悚然。走进一栋楼里,一个装有骨灰的玻璃容器映入眼帘,容器支座上写着“1940-1945”,夏羽说,这是“殉难者纪念碑”。前行几步,站定在一张大地图前。纪念馆一位专职讲解员阿吉涅什卡用很低的声调介绍了集中营的概况与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她指着地图说,由纳粹德国建立的这个奥斯维辛集中营(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位于欧洲最中心位置,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修建的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它是由纳粹德国陆军总司令希姆莱于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它由三部分组成,即1940年建成的主营1号集中营,它占地6公顷,由28栋两层红砖楼组成,主要用来关押政治犯、战俘和“劣等”种族的平民;1940年10月,迫使1号营囚犯建成了比克瑙(Birkenau)2号集中营,它比1号营大几倍,是用毒气装置大规模屠杀囚犯的场所;建于1941年的莫诺维茨(Monowitz)3号集中营含有45个分营,则是囚犯工厂。整个集中营占地达40平方公里。营内设有4套毒气室和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听着这样的数字,令人不寒而栗。

沉默片刻,阿吉涅什卡接着说,纳粹德国为什么如此凶残地杀戮其他民族、尤其是犹太人呢?这是他们的种族主义理论和种族灭绝政策决定的。“纯粹的德意志人才有生存的权利,德意志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是一切文明与文化的创造者;其他种族都是劣等人种,依照优胜劣汰法则必须淘汰,犹太人是最劣等的人种,必须实行种族灭绝。”这就是纳粹德国的谬论。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断定犹太人是威胁德国人的敌人、是德国人堕落的根源,必须根除。基于这种荒谬的种族主义理论,纳粹党1933年上台后就在德国建立了大批集中营,用来关押和虐待犹太人;1935年9月还制定了《纽伦堡法》,将剥夺犹太人公民权、取消其国籍、不准出任任何公职等反对犹太人的做法合法化。从1939年起,希特勒及纳粹党魁提出“全部灭绝”欧洲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在1942年初的万湖会议上,纳粹德国中央保安局局长海德利希推出“最后解决”的操作措施,即把全欧洲的犹太人押运到波兰东部集中营,实施种族灭绝的秘密计划。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被侵略国建立了千余座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夺去了约600万犹太人的鲜活生命,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创出一天毒死6000人的可怕记录,就是种族主义荒谬理论、种族灭绝政策与“最后解决”方案的罪恶后果。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