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重点播报 > 正文
一个中国人的影像传奇

2011-12-08 08:24  林丽明 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历史上曾经有第二个人有这么一种耐心与热情,借助摄影这个方式来书写一个个体生命的漫长历程。

民国十年(1921)41虚岁

  一站一坐一生

  仝冰雪

  2003年4月29日,在“非典”最为肆虐和伊拉克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刻,16时50分,犬子仝非拉呱呱落地了。我把他从产房用小轮车推回病房后,用我的尼康FM2为他拍摄了人生第一张肖像,这时,他刚刚离开母体20分钟。

  小家伙一脸新奇地望着我和镜头,还没有清洗的小脸布满了道道血丝。我手持相机,一边虔诚地为小儿记录,一边也为自己弥补人生影像的缺憾。当年已经走入影像收藏的我,却发现自己最早的照片是初中毕业时的一张合影照。

  此后,我决心每天为闹闹(犬子小名)拍摄一张照片,坚持了一个星期,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冲印出照片时的兴奋。此后几天,我在继续每天拍照的同时,也开始为这样记录的意义而踯躅。再后,我改为每星期拍一张了。满月后,我又决定每月拍摄一次。周岁后,我的拍摄就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了。

  活泼好动的孩子至今对拍照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几乎不会情愿地配合我,还不时发出对抗的吼声。“照”还是“不照”一直在我心中摇摆,这是孩子成长的必须还是我制造历史的心志?他应该享受的是生活的无拘还是影像的堆砌?桌子上的电子相册,定时播放着幼子一张张勉强的回忆,更加深了我的困惑与反思。

  白驹过隙,2007年秋天,我在照片上“认识”了叶景吕先生:一个连续拍摄了62年的中国人。

  叶先生的执著和坚持是给我最先的打动,回想过去几年给儿子拍摄的踌躇,我真的有点后悔没能坚持。今天已进入屏幕生活时代,手机拍照几乎成为每个人时时刻刻的可能,电脑摄影和摄像的融合甚至让人每秒钟都可以留下一张影像。数字时代以量争锋,有人每天拍摄一张,就有人每时每刻一张,这不过是艺术家们乏陈的实践,或者网络大虾猎奇的效颦,因为没有人再想以时间取胜。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