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为救人落下终身残疾的杨福成荣登"中国好人榜"
http://wmf.fjsen.com 2011-10-14 08:31  杨福成 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

  向善的力量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0月14日讯(记者 葭廿)民国著名人物梁济先生在辛亥革命前,曾提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在“人敝”而非“法敝”。因为后者可更改制度以救治,而前者却只能“从品行心术上认真砥砺”,向善不易。故“救亡之策,必以正心为先”。

  斯人已逝百年。先人的道理,或许念来拗口,但民间向善的传统,人人都能说上一二。尤其是在这个信息传播更为迅速的时代,每一件事发生后,总会有一种“公论”流转在每个人心里,自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引导我们去“评判”——谁是好人。

  这种力量,是向善的力量。一个“好”字,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在背后丰满着它的,恰是梁济先生所提到的,正义、真诚、良心、公道等“吾国固有之性”,这些东西,“皆立国之根本”。

  向善不易。但“好人”并非高不可攀,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默默奉献中,在德行善举中。他们可能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一个人所应具有的道义和真情,用朴实无华的行为,淋漓地演绎着爱心,无私地呵护着真情,深刻地铭记着责任,紧紧地坚守着道德。这些行为,向人们昭示着道德的庄严和力量。

  向善不易。但“好人”的存在,增添了这种力量的砝码。这砝码的重量,直接衡量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今天的每一小步,就会推进明天文明的一大步。

  向善不易,且珍惜。我们珍惜好人,我们呼唤好人,我们还自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人。因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他人应有的帮助,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举手之劳,就能传递最真实的道德力量。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