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为救人落下终身残疾的杨福成荣登"中国好人榜"
http://wmf.fjsen.com 2011-10-14 08:31  杨福成 来源:东南网-海峡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艰辛岁月】 7年的苦日子 两夫妻没怨言

  “最欣慰的是,女儿懂事了。她后来知道她爸爸是因为救人变成这样的,慢慢习惯,学着接受爸爸了。”

  但是生活没有假设。一晃7年的苦日子,两夫妻没怨言,坚持了下来。

  在赵春兰的细心照顾下,出事一年后,尽管说话还不利索,但杨福成可以勉强拄着拐杖走路了。不过,医疗费的花销,让这个本就清贫的家庭债台高筑。丈夫的三个哥哥自家条件也不好,其中两位哥哥还得长期住院治疗,都帮不上这个家什么忙。小家庭的生活,只能靠赵春兰一个人。

  和村里许多妇女一样,赵春兰去工厂做缝鞋面的活儿,常常要加班到晚上10点。一个月下来,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

  “最欣慰的是,女儿懂事了。她后来知道她爸爸是因为救人变成这样的,慢慢习惯,学着接受爸爸了。”现在,女儿会帮赵春兰照顾杨福成,煮饭、拖地板、做家务,“很贴心”。赵春兰欣慰地说,12岁的女儿现在读5年级了,学习成绩很好,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

  【好人好报】 遇难者子女 逢年过节来探望

  “后悔吗?”记者问这位“残缺英雄”。尽管说话不利索,杨福成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嘴里还念着。

  杨福成身上的光环也越来越多,家里的获奖证书有一大叠。

  不过,他的身体状况没什么起色。为了控制脾气,杨福成长期吃药,副作用常使他手脚发软、容易摔倒。赵春兰担心,丈夫以后的身体功能会萎缩得更快。她说,以前,他们打算去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可每个月4000多元的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前段时间,她听人说做高压氧舱效果还不错,但算了算,又愁了:做一次就得100多元,还得长期坚持才有效。而且,去做治疗的时候她必须得去跟着,那就意味着马上没了经济来源,怎么撑得下去?

  尽管如此,赵春兰还是一直说着他们的幸运:每年过年,公安部门都会过来慰问丈夫;遇难的杨家锦夫妇的子女,逢年过节也会过来拜访他们;丈夫目前被列为低保对象,每月可领150元的补助,加上独女户补助每月有120元。3年前,政府补贴一部分,自己又借了一部分,他们住进了新房,不用再承受老旧瓦房漏雨的痛苦。“这么多人还记得他,就够了。”赵春兰说。

  “后悔吗?”记者问这位“残缺英雄”。尽管说话不利索,杨福成却坚定地摇了摇头,嘴里还念着。

  “他说,人没救上来,很可惜。”“翻译”到这里,赵春兰再一次红了眼眶。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