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央行营管部发布对北京市2011年第三季度1400户城镇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结果分析来看,2011年第三季度北京居民的物价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七成人认为物价过高收入不变。(据近日《京华时报》)
尽管央行营管部本次调查限于北京,但被调查者中有七成人认为物价过高收入不变还是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因为,“物价过高收入不变”现象,在不少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连续第三个月保持在6%以上高位运行,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当前,房价、教育与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食品、服装、自来水、天然气等日常生活用品都在涨价,成品油涨多降少、涨快降慢,居民用电阶梯式改革,CPI指数不断攀升……物价持续攀升,而居民收入水平滞后于物价涨幅,货币购买力下降,民众生活质量与消费信心无疑受到了影响。
当然,工资到底该怎么涨,需要政府做出一揽子的制度安排,有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公平的劳资平台上协商与博弈。政府出台政策,提出工资倍增计划,划定工资指导线,是一条途径,但是政策关键在于执行。全面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让劳动者工资与企业效益、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与物价保持联动,十分重要。出台政策措施,在“控高”的同时,更要做好“提低”工作。要注意提高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扭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应以实际动作推动职工工资上涨。特别对是效益不好的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政府应该体现责任担当,通过减免企业税负等措施,使企业有条件给职工涨工资。全国人大财经委与人社部曾提出过“化税为薪”的建议:对提高工资有困难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实现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即政府把一部分税收让渡给企业用于涨工资;再比如,给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破解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避免部分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总之,减税、融资等措施,有利于企业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加薪困扰,消解民众的物价焦虑感。
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高过工资增速,也高于GDP增速。财政收入增加意味着国库充盈,但也意味着纳税人负担的增加。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增加民生福利,还利于民,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
尽管有报道说,当前财政支出2/3用于民生,但是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不少城市建设项目都与民生有关,但先建漂亮的城市广场,还是先建保障性住房,群众心中的感受是不同的”。想办法增加居民收入、平抑物价,让居民收入跑赢物价,防止民生项目跑偏走样、民生福利跑冒滴漏,让民众对民生财政感受更强烈,实际上是一道重要的民生考题。(叶祝颐)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9-20福州出台14项措施稳定物价 11家农贸摊位费降50%
- 2011-09-16物价对比热背后的民生焦虑 只涨不跌的老“油”条
- 2011-09-16重视物价对比热背后的民生焦虑
- 2011-08-31番禺区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 帮助困难群众
- 2011-08-12平抑物价需要“民生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