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跨省地沟油大案产业链背后:涉案企业曾屡遭举报
http://wmf.fjsen.com 2011-10-11 15:26  杨 江 来源:新民周刊    我来说两句

  地沟油的警告

  首席记者/杨 江

  地沟油并非一无是处,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将其变废为宝,生产生物柴油、肥皂、化工助剂,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甚至将地沟油加工用作飞机燃料。理想的状态是对地沟油疏堵结合,鼓励企业将地沟油变废为宝,用市场手段规避地沟油回归餐桌的风险。然而,除了价格上无法与油贩子竞争外,国内目前利用地沟油作原料的正规企业大多还面临销路不畅、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诸多窘境。

  不对称的博弈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在全国部署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提高打击与监管、检测力度的同时,会议还提出在全国33个大中城市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实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逐步推广试点地区经验,建立起各部门相互配合、全覆盖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机制,尽快完善食用油检测标准,被认为有望从源头和市场终端这两头有效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

  全世界有餐饮的地方就有地沟油,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历史上也一度出现过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问题,但经过长期的努力,通过法律约束、源头控制、政府补贴、资源化利用等措施,较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德国,餐馆开业前必须与政府签署“泔水回收合同”,餐饮企业产出的每一桶泔水都必须有“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在美国,餐饮企业如果私自将厨余废油卖给非法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将被停业;在英国,如果餐饮企业将厨余废油倒入下水道,无论数量多少,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在日本,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和政府补贴,日本专业回收公司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从餐饮企业回收厨余废油;通过政府支持,回收企业得以在初建时期迅速提高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率,形成生产规模;通过政策规定,政府部门车辆优先使用由厨余废油再生的生物燃油,为企业提供稳定市场。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也相继制定了针对餐厨垃圾回收的地方性法规,扶持引导企业建立餐厨废弃物与地沟油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的项目,然而施行效果却不容乐观。

  在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所处的济南市,与格林日产50吨地沟油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济南其他一些将地沟油加工处理为生物柴油或者化工原料的正规公司却因为原料不足生存艰难,最近几年先后上马过的十几家企业,最终关门,仅剩两三家。成立于1999年的济南环科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是目前济南少有的在工商局注册的从事餐饮废油脂回收、加工的企业之一,年生产脂肪酸脂的能力大约在2000余吨,由于原料不足,现在只有不到1/10的产量,大多数时间只能放假停工。

  放眼全国,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上海,具备餐厨废弃食用油脂处置资质的企业仅有两家——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将废弃油处置成柴油燃料,今年年初,两家企业收到的废弃油还是杯水车薪,只是这几个月,受相关部门严厉监管影响,情况才有所好转。

  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介绍,浙江省内三家生产生物柴油的厂,地沟油收购价格从2008年的2000多元一吨涨到现在的5000多元一吨,仍然收购不到地沟油,这说明情况很严重。

  究其原因,办案民警洪聚峰、冯伟峰显然更比一些专家更有发言权。冯伟峰调研发现,以宁波地区为例,该市从去年开始进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规定餐饮企业必须安装油水分离器,潲水尤其是地沟油必须交由环卫部门或者市内正规利用地沟油的企业处理。然而,实际运行中餐饮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且不论餐饮企业是否愿意斥资安装油水分离器,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餐饮企业长期以来已经与非法回收潲水、地沟油的贩子结成了默契的利益联盟。在不少城市,餐饮企业将餐厨垃圾交给政府指定的部门或企业,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但如果交给油贩子或者收泔水的人,往往还会得到一笔收入。这样的情况下,在一些已经试点的城市,即便餐饮企业与政府指定部门签订了餐厨垃圾定点回收协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太配合,正规企业根本无法获得地沟油原料。

  “大的宾馆、饭店尚好管理,那么多的小餐厅、工地食堂,如何适用这套管理办法?”冯伟峰发现,监管存在盲区。

  一方面是餐饮企业主动将餐厨垃圾交给正规企业的热情度不高,另一方面,油贩子也在与正规企业抢购地沟油原料。“地沟油极其畅销,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些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被逼提高收购价,利润空间被挤压所剩无几,但即便这样,与柳立国这样的地沟油不法厂商相比还是不具竞争力。”冯伟峰介绍,生物柴油售价7000多元一吨,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每吨最少8000多元,“显然,后者利润空间更大”。

  柳立国、袁一等人的归案形成了一个打击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高潮,不法厂商纷纷隐匿,先前吃不饱的正规地沟油加工企业开始扭转被动,上海中器环保公司近几个月的处置量,从年初的一两百吨上升到五六百吨。河北金谷油脂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赵汇川此阵以来的电话也几乎没断过,来电的多是一些油贩子,求他收购手上囤积的地沟油,甚至主动降价。

  金谷油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环氧脂肪酸甲酯,这种塑料增塑剂以地沟油、酸化油作为原料,一天可加工地沟油300吨,但平日每天只能回收2吨,原料严重不足,而今,赵汇川一改被动,一天就收了60吨。

  不过这番难得的景象到底能维持多久,谁的心里都犯嘀咕。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