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是看思想重视程度
新民周刊:人民群众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心情很迫切,期盼公安机关提高打击力度。
丁仕辉:打击是必需的。但我觉得问题不仅在这里,有些地方习惯捂着盖着,查着查着就有人来电话让不要报道了。媒体与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穷追不舍,我们也是零容忍,但办案需要过程,更需要创造一个没有干扰的办案环境。要知道我们打的都是企业,企业是经济体,有很大的社会活动,有能力组织各种干扰。
平阴当地生产地沟油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当地的监管肯定有问题。我们查处这个案件很辛苦,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配合上的问题。比如格林,我们查封后不可能24小时守着,肯定需要当地职能部门接管,但是没人接。我们只能把主犯接回浙江,这就是多部门合作问题,光警方一家不够的。
不过这是第一次吃螃蟹,我相信随着国务院、公安部重视后,各地区多部门对于打击地沟油的合作应该会有很大改观。
新民周刊:再立新功,你的心情如何?
丁仕辉:我的压力反倒很大,昨天与网友互动,网民们有一种情绪,认为一定要保证判重刑。我说,公安机关肯定会全面彻底地搜集柳立国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证据,至于判什么刑,怎么判还是要依法的,由法庭审判。
现在有一个误导,好像大家觉得枪毙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种呼声很高。我觉得严刑峻法只是在某一程度某一时段起到遏制作用。打掉这个窝点,我高兴不起来,因为我觉得这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怎么办?食品安全问题要解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新民周刊:一个农民怎么可能把这个产业做这么大?在历次造假过程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些专家的身影。
丁仕辉:这个要追问。造假的技术知识层面还是靠专家在助推,比如我们打击塑化剂,就是有专家站出来反驳我们,替企业代言,说是原料带进来的,替企业开脱,为了利益,这些专家屁股坐错位置。还有专家,过一段时间就研制出一个什么食品添加剂的技术,有人就等着,研制出来就买走。这些专家,确实很差劲。
新民周刊:你认为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最大的难处在哪里?
丁仕辉:地方保护!为了税收、政绩,对辖区内存在甚至人民群众多次举报的问题置若罔闻,甚至与不法厂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如果政府部门都能尽职尽忠,何止于我们跨省,动这么大干戈?
从这个案件来看,治理食品安全说难也不难,关键还是看思想重视程度。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10-08来源少销售难 福清唯一一家地沟油处理企业陷困境
- 2011-09-19榕要求食用油供销可追溯 举报地沟油最高奖10万元
- 2011-09-15九成地沟油原料去向不明 正规企业为啥抢不过黑作坊
- 2011-09-15防“地沟油”靠消费者自检不行
- 2011-09-15揭秘厦门打捞"地沟油"现状:两成"地沟油"原料不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