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方声洞、林觉民 黄花岗起义中的福州三义士
http://wmf.fjsen.com 2011-10-10 08:41 刘晓霞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绝笔信成了百年情书典范
林觉民曾在几年前对陈意映承诺过,若要远行必告知妻子。这一次他食言了,看着大腹便便的妻子,他始终没有说出口。甚至原先计划好让妻子假扮成丧妇,用棺材偷运枪支,最后因为不忍妻子大肚劳动,改由方声洞妹妹代替。临别前,林觉民只给陈意映留下一句话,“我去趟香港就回来。”
一切就绪,这些学生革命人借来路费,一行20多人上路了。他们先到香港滨江楼住下。4月24日夜,也不知是谁提议,他们决定给各自家人留封遗书,以防不测。林文提笔给父亲留了遗书,用到最多的字眼是“死”。
方声洞也拿起了笔,给父母道别,“夫男儿在世,当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他还告诉妻子王颖,“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刻吾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亦可以无憾矣。”
轮到林觉民提笔,他先给父亲写了绝笔信,思量着父亲年迈,在经历丧子之痛的同时,还得费神读信,痛上加痛,只写了短短几十字。
可给妻子写信时,他心里更痛。“意映卿卿如晤”,短短六字,妻子娇憨的面容浮现在眼前,再下笔时竟“泪珠和笔墨齐下”。曾经花前月下的美好,成为林觉民笔下“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的回忆。他明白福州一别可能是永别,良辰美景皆成空,“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也许正是那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林觉民在信里解释了自己的“负心”,到最后他归结一句话,“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只因生错了时代,生错了国家,有情人只得分别。林觉民写到这搁笔,他相信陈意映会理解自己的选择,哪怕这意味着死亡。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4-01黄花岗福州籍烈士百年祭今年举行
- 2008-01-2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3名烈士祖籍福建
- 2008-01-21黄花岗烈士咋有这么多连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