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障碍制约民间慈善发展
目前在中国,市场经济作为首次分配的主导机制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导致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等现象。而以财政收入为基础的二次分配,不能完全承担所有公民应享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和作用,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事关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能否发扬光大,还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原因,民间慈善机构的发展壮大一直受到限制和发展瓶颈。
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非公募基金会。据了解,公募慈善基金会一般都有政府背景,例如:红十字会、希望工程等。非公募慈善基金会都是民间慈善基金会,多以企业捐款和特殊组织捐款为主,如李连杰创立的壹基金等。
在慈善基金的设立上,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地方性公募基金不低于400万,而非公募基金会不低于200万。在原始资金合格的情况下,需寻找同意其挂靠的业务主管单位,并向业务主管单位申请设立,然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其中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对应的是地方民政部门。最终经过登记管理机关出具准予设立登记的批文并抄送业务主管单位,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公告。
以红十字会、希望工程为代表的公募基金由于特有的政府背景和可以向全社会招募的体制优势,成为中国慈善事业有力推动者,其在民间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和政府存在天然的联系,许多慈善组织存在行政化和官僚化等弊端。有学者指出,政府在慈善组织的管理、资金募集、人员组成等方面掌握主导权。例如,中华慈善总会主要是依托于民政部建立;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是从团中央分化出来的;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脱胎于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9-27真相未明标签先行? 对于民间慈善秀,不妨宽容些
- 2011-09-27对于民间慈善秀,不妨宽容些
- 2011-09-23道德是和谐的保障 不因个别事件动摇慈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