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式慈善遭非议 官办慈善陷信任危机
在陈光标高调行善时,他也曾表示,很多企业家在做慈善时有“三怕”:一怕捐款之后税务部门查账;二怕当地政府部门“化缘”;三怕各种各样的上门求助者。
热心慈善的壮举为陈光标带来了称赞和掌声,“中国首善”的荣誉光环更是让这位企业家成为舆论的焦点和媒体追逐的对象。在网上,有人戏称陈光标为“民间民政部长”。
但同时,陈光标高调行善的方式却遭到了很多的批评和质疑。2010年1月,陈光标因为西部贫困地区募集善款,将3300万元人民币砌成一道钱墙引起争议;在台湾派发5亿新台币红包,引来受助者下跪致谢被指责;在日本救援时带摄影团队拍照被指作秀。近日,更是因为带头倡导低碳绿色出行亲手砸掉一辆大排量奔驰车引发网友围观,不少人指其作秀、沽名钓誉。更有甚者,一位网友得知陈光标的弟弟在当保安,妹妹在饭店洗碗时,引用苏洵《辩奸论》中“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向陈光标发难。而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被相关人士称为暴力慈善,伤害个体尊严和权利,与慈善本质相违背。
对于公众的质疑和指责,陈光标同样高调地予以回应“面对国家突发灾难,我在做什么?指责我的朋友,你又在做什么?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扪心自问。”陈光标曾以形象的语言描述他的财富观: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更有官方媒体称,对陈光标这样的行善之人,不妨多份理解,“高调行善”不应该比“低调不行善”更受到质疑,慈善事业的制度缺陷不应该由个人“买单”。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9-27真相未明标签先行? 对于民间慈善秀,不妨宽容些
- 2011-09-27对于民间慈善秀,不妨宽容些
- 2011-09-23道德是和谐的保障 不因个别事件动摇慈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