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写作人的角色 演得很好——马家辉眼中的林青霞
马家辉 口述 本刊记者 马李灵珊 采访整理
几年前,我和徐克、施南生在香港的半岛酒店喝酒聊天,也约了林青霞一起在那里吃意大利菜,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主要聊孩子的事情。之后不久,施南生在家里请客,龙应台、林青霞和我又在他们家的客厅聊了一次。聊天中,听林青霞说她的故事,我认为她有写文章的天分。之后在中环兰桂坊,我俩有过一次对谈(那次对谈因为某些缘故未能刊出),我更坚定了她能写的看法。后来黄霑去世,我代表香港《明报》向她约稿子,就是写于2004年11月的第一篇散文《沧海一声笑》。
我和林青霞并非闺中密友,她和我太太会一聊几个钟头,但我们之间不会说非常私密的心事。我不会用开心这样的词来形容她,但我会用自在。我交往的电影圈的朋友不少,大家都在找各种方法来求取自在。可林青霞,到了她这个等级,还在这么积极地追寻艺术,这令我非常钦佩。到她这个身份,很多人都忘不了灿烂的生活,沉溺于吃喝玩乐,可我看到的她非常积极,长期学习艺术,并非一时心血来潮,非常认真,下了很多功夫。她对丈夫说,希望我60岁时成为一个艺术家。她学写作、学书法、学画画,还曾经考虑和张继青学昆曲,和我太太一起飞去台北听蒋勋的艺术课,还和施南生一起去吴哥窟旅行。她求取的不是开心,而是自在。我看到的林青霞,在这方面还蛮成功的。
林青霞有几点我非常佩服。第一,她很认真,我约她写稿,凌晨3点半传真机响了,她给我传过来4页稿纸,把我吵醒。我想,可以了吧。15分钟后又传来新的一篇,原来她改了两个标点符号。半小时后又来了一篇,这次改了两个字。从这件事上能看出她的性格。我听说她以前拍电影,对服装、对白、角色都非常认真。虽然我没有交往过以前的她,但从现在的她就能看出来,一定不会是敷衍了事的。
第二,她很体贴,比方我今天和她说一句,我觉得谁的书很好但我还没看,她再去书店看到时,就会买下让司机送来给我们。她自己看到一些养生或者励志的书,也会送来给我。有一次我随口和她提起某个水饺很好吃,半年后她去台湾,果然给我带回来200个水饺。朋友们吃饭从哪里进来,坐什么位置,她也都很细心地安排,让朋友们很舒服。丝毫没有大明星的架子,非常诚恳。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7-26林青霞发布散文集《窗里窗外》 仨女儿为妈写序
- 2009-06-30林青霞写专栏"复出" 忆当年拍片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