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校长1年垫付15万维持学校生存
“当然,这太简单了。”他回答。
不过燕兆时已经渐渐坦然了。“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以及人口的流动性,赋予了打工子弟学校随时迁移这样的天然属性。”
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人口迁徙过程中一个特殊的产物,打工子弟学校是民间为解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对策”,因而大多是民办学校,并处于“未批准状态”。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将这类学校纳入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范畴”。在此之后,北京市先后有一些打工子弟学校获得了审批。
但审批是短暂的。2004年,海淀区政府宣布,提倡以公办校接收为主,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学校读书的前提下,逐步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并不再给予合法办学批复。2006年8月,朝阳区政府确定了对打工子弟学校规范整顿的“服务、规范、改革、提升”八字方针和“先服务后扩招,先指导后审批,先分流后关闭”的工作要求,并决定不再审批新的打工子弟学校。
“未经批准办学”不仅使得打工子弟学校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资助和支持,还使其进入了不断搬迁、倒闭的游击战似的生存状态。
据北京市教委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目前北京市共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3.37万人,其中约10万人分散在114所打工子弟学校。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8-16孩子发烧没钱医治年轻妈妈求助 民警垫付医疗费
- 2010-04-29福建设交通事故救助基金 “救命钱”可由救助金垫付
- 2009-10-26交通事故伤者将可动用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