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让文艺回归心灵:种种“怪现状”评点
http://wmf.fjsen.com 2011-07-11 11: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怪现状之三:文艺作品成为政绩工程,被地方政府操控

著名导演陈国星近年来拍了多部电影,比如讲述沈浩故事的《第一书记》、讲述郭明义故事的《郭明义》等,抛开影片的重大政治意义和“不一般的英模片”的艺术水准不论,陈国星把它们叫做“属地投资的电影”,影片“以属地投资为主,政府资源比较充足,包括宣传,相对好经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急于利用文艺作品和媒体来显“亲”扬名,也借此打造地方的文艺名片,文艺作品也成为“政绩工程”,如电影《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对参与投资的城市的推销便十分成功。其实,这种方式在其他文艺种类中也呈泛滥之势。小到投资几十万的一首歌、一本书,中等的如投资几百万的一台晚会、一部交响乐,大的就是数千万的一部长篇连续剧、一部电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介绍,30年来,我国大约排了360部舞剧,平均每个月一部,可是大部分空洞、滥情。这其中不少是“属地”投资的作品。傅谨说,戏曲领域也常有奢华的舞美和场景,苍白的人物,经常也是因为剧团要生存,要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来做一部剧以取得拨款。然而由于先天的不足,这些东西往往不易打造成能够留存下来的成功的艺术作品。

针对种种远离现实和心灵的现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总结了文艺评论的三个关键词。首先是担当,她认为,现在文艺界真正关心社会、关心文化而且还敢于坚守立场、直言是非的学者,可以说是稀缺了。文艺评论家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和见识,介入到现实中,引领大众形成有价值的审美观;其次是清理,即清理当下人文思想和学术领域的文化现象及批评中的痼疾,大众本来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困惑和摇摆、犹豫,评论家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现在是网络时代,发表不困难,并且进一步形成健康的批评风气;最后是标准,当下的文艺批评需要确立一种标准,否则就会对文艺现象难以控制,并且延续阿谀、炒作、吹捧、包装的时弊以及评论家的随波逐流状态。“我想最重要的方法还是四个字:实事求是,是好就说好,是坏就说坏,也许我们的看法是片面的,也许我们的批评是不够深刻的,但是我们要做。”(苗春)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