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嗅辨都须“六人行”
入行标准很简单,只要你的鼻子够平民
要拥有怎样的鼻子才能做一个“嗅辨师”,答案很简单,只要你的鼻子够普通。
“因为你是代表普通人的水平,因此太灵敏或者太不灵敏的鼻子都不行。”蒋智伟给记者介绍了一遍他们工作的流程,听起来像是一个淘汰制的游戏:
嗅辨师在实验室反复嗅辨从臭气采集点采集到的气体样品。 董旭明 摄
两名判定师将采集回来的样本根据现场的浓度确定稀释倍数,样本以纯净空气适当稀释后,置于三个嗅袋中的一个,另两个嗅袋仍装纯净空气。随后由6名“闻臭师”分别以嗅觉判断哪个嗅袋中含有臭气。在每一轮闻臭气时,嗅辨错误的嗅辨员会被“淘汰出局”,让能闻出来的继续闻,直到6名嗅辨员都闻不到臭气为止。这个过程中塑料袋里的臭气浓度也会逐步降低。
最后,根据专业公式,计算出该气体样品的臭气浓度。“干这个性格得果断,因为其实经过稀释,气味已经很淡,有时候就是靠你瞬间的判断,如果犹豫不决,就会错过最佳的评判时机。”
“如果工作了一小时,就一定会让鼻子休息5分钟,走到室外,闻闻新鲜空气,让鼻子放松下来。”小蒋教了记者标准的“嗅辨姿势,“在当年的培训中,老师就让我们不要直接凑到样品袋上闻,而要稍微和鼻子有点距离,然后用手将臭味轻轻扇到鼻中。”
一路听来,记者眼中的嗅辨师是个考人耐性的行当,因为每一次恶臭分析都要持续60—9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你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会比平时更累”。再加上每次分析必须在采样当天完成,所以“嗅辨”工作一般都是在晚上,如果有好几组数据,工作量会非常大。
作为新兴行业,嗅辨员的工资会不会很高?蒋智伟告诉我们,嗅辨员目前都是环保局的职工“兼职”的,除了嗅辨,他们还要做大量其他的环境监测工作,工资待遇均和其他的环保工作者一样。
苦吗?小蒋习惯性地摸摸自己的鼻子:“当时选择这个职业,就是因为自己是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现在虽然辛苦,但想到自己是在帮助老百姓,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还是很有职业自豪感的。”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2-1815名外来工子女当环保志愿者 劝阻不文明行为
- 2011-01-29香港环保组织裸体游行 “向皮草说不”
- 2011-01-28环保型志愿者的“天诺日记”
- 2011-01-28福建出台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实行海陆环保一体化
- 2011-01-26环保型志愿者的“天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