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争状元”
http://wmf.fjsen.com 2010-07-23 10:25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高招渐近尾声。近日一则清华北大间“争状元”的新闻令人深思。前者宣布,已有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投入门下;后者表示全国状元十得其六。数据矛盾重重,一时令人大跌眼镜。
其实,真要说哪一方作假,只怕未必,最多也就是统计口径上的把戏。“第一名”到底是“裸分”还是“已加分”,甚至有没有把投档后的“校内加分”算上,都大有操作空间。
站在两校的角度,如此 “争状元”似乎无可厚非。《马太福音》中有这么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从中引申出“马太效应”: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 (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换句话说,哪家占据的“状元份额”最大,对今后优秀生源的导向,乃至学校品牌的加成,都是有益无害的。
然而,办教育看 “进”更要看“出”。孕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培养能在国家建设关键岗位上独当一面的优秀创新人才,这些才是大学立足扬名的根本,若一味纠缠于谁的状元多,比拼的是比谁摘中学教育的“桃子”更厉害,可不是谁种桃子的本领高。实在是一种令自己、令国人难堪的舍本逐末。
听一听温总理在去年教师节期间的讲话吧:“……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我们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许多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们出去这么多留学生,也成长了一批人才,充实了各行各业,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每每想到这些,我又感到很内疚。”字字句句,振聋发聩。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0-07-22与其争抢状元不如争造大师
- 2010-07-21北大清华争状元贴的什么金
- 2010-07-20父遇难母患病6岁当家 看农家女如何炼成高考状元
- 2010-07-19郑久强:延伸的“炼钢状元”
- 2010-07-12文科“状元”传授心得:以平和心态应对复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