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环保行动,永不会太晚
http://wmf.fjsen.com 2010-07-14 15:45  纽太普 来源:名牌    我来说两句

行动!举手之劳以及更多

少坐一次汽车,而是改坐公车、地铁,能够省下多少?也许你会认为,损失的时间和私家车更良好的环境,远比省下的几十块油钱要有价值得多。但是,当你如此计算的时候,另一笔账却在背后自我运算着:你耗费能源、排放废气、给交通带来压力,而这种压力最后会转化为整座城市烦躁壅塞的一部分。

将垃圾分类需要多少难度?的确,要把各种垃圾分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家里也就这点垃圾,分开了之后又能如何利用?在今天的中国,垃圾分类远远还没有到达人们的期望,但我们至少可以从力所能及之处开始,先把用尽的电池单独存放。毕竟一节1号腐烂的电池足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久荒芜,而经过集中处置的电池将不再成为危害。

双面使用纸张,能够节省多少?对于财大气粗的大企业来说,节省这点成本还及不上美观程度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节约纸张不仅仅意味着保护森林—造纸厂一向都是污染水源的主力之一。 以上这些小事, 看上去是如此不起眼。 事实上,即使一个人坚持举手之劳的环保,也未必能创造多少价值。与大企业们的大肆污染、排放相比,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消耗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有些时候,理念和宣示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价值。

而且,当人口基数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从量变转成质变。以欧洲和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例,在生活水平相对接近的情况下,美国人的人均碳排放量是欧洲人的两倍。即使将“美国各地发展较为均衡,欧洲还有相当人口生活水平较低”这一因素排除,仍能看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大功率空调、一次性刮胡刀、大排量车等等小节之上。当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传统,从基础建设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便会延续这种传统,并且将每一代新住民潜移默化成环保的践行者。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在中国,这种循环才刚刚开始,它脆弱得随时都可能崩溃。处于这个社会精英层的人们将会是这个循环是否能运转起来的重要推手—推动或者推倒。当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们带着全社会走向环保的道路时,坚持于环保的人才不会觉得孤独—他们才能感觉到,环保是快乐的、自然的,而不是一种理想主义支撑下的苦役。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