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公众和媒体的视野中,他们围绕“环境意识教育”、“保护水资源”、“垃圾分类减排”、“节能低碳生活”等系列项目,组织开展了300多场“行动改变环境”志愿宣传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日前,该协会成功晋级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复评阶段,成为福建省唯一晋级的候选人。
我们现在都知道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但环保的理念却并非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领导人的争论不休就可见一斑。而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做为一个民间的环保志愿组织,多年如一日,在宣传环保的路上辛勤耕耘、默默坚守,其间一定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而它的掌舵人又有着怎样的追求和心路历程呢?带着钦佩与好奇,我拜访了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郑棣健。
························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郑秘书长,温和而又亲切,轻声细语的呢喃中交织着激昂的陈述。说到伤心时,她会脸色沉重;说到环保行动时,她会神采飞扬。谈话间,她时常还蹦出几句年轻人爱用的时髦语。俨然一个邻家大姐在拉家常。“我做环保,做公益,这是性格决定的,是时代赋予的,我与我的同伴们在互相激励中坚持着,这是性格、责任使然。”张大姐用这句话做为访谈的开场白。
“2005年10月2日,龙王台风裹挟的狂风暴雨引发山洪,肆虐福州城,那一天,我如果晚半个小时回家,就可能被卷入洪水的漩涡。”回忆起当年那场心有余悸的洪灾,郑秘书长说她的心还会颤抖。
“这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内心的焦虑一天比一天强烈,组建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的念头就这样在郑大姐脑中萌发了。
万事开头难。注册资金、办公场地、寻找主管单位,团队人员的招募……在一系列难题面前,郑大姐没有退却。没有办公场地,就腾出自家房子;没有注册资金,就自掏腰包;没有主管单位,就不厌其烦地向政府部门求助,用满腔热情感染他人。多年工作经验让郑大姐意识到合法身份对于民间NGO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表明了政府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一次次被唤起的共鸣中,在不辞辛劳的奔波中,历经半年之久的艰辛注册终于落地生根。2006年12月9日,协会正式宣告成立,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也成为全省屈指可数具有“合法”身份的民间志愿者组织。
![]() |
责任编辑:徐嵘 |
- 2009-12-24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 呼吁公众参与环保
- 2009-08-24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招募“垃圾分类 资源循环”培训师
- 2009-04-20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召开环保志愿者管理员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