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环保不但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而且也已经成为经济世界里不可或缺的一角时,环保成果本身可以用货币来代换便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方式里,每少伐一棵树,少排一点碳,对世界便多作出一点可以度量的贡献,也因此可以少“亏”一点。基于“破坏了环境到最后还是得花钱补救”的想法,人们必须也可以容忍一种看上去更高成本的环保生活。在这方面,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上海世博会:所有公众都可以自愿掏钱,为上海世博会购买碳排放指标。按照预计,为期半年的世博会将迎来7000万人次的游客,随之而来的是经交通、餐饮、能源等途径排放的总计900万吨碳。如果按照公众的购买价格每吨20元来计算,那么这笔碳排放的总价将达到1.8亿。
是的,对环境的损害可以折换成真金白银,这足以让政府、企业、组织们开始思考,如何去做点实事。碳指标贸易在国际上已经逐渐成形,中国也在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是热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享受着良好的声誉,由此获得了大批拥趸;在中国,高能效的空调、冰箱开始获得政府的补贴。
或者说,我们可以将环保分为这样的几个部分:减少不应有的资源浪费;减少不可逆转的污染;有规划地保护和使用不可再生的资源;尽可能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这些要件相辅相成。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曾经在博鳌论坛上说过一句足以称之为振聋发聩的话:“我想提醒各位:资源不是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有借就有还,我们可不希望,还给子孙们的是债务,而非资产。
对于握有更多财富的人们来说,他们于环保的责任更加重大,这一点无须怀疑。一来,富裕者们本来就享受更多的社会财富,也因此成为更大的消耗者—更大的房子意味着更多用于照明、控温的能源;更大的车子意味着更多的燃油消耗和排放。二来,当人们从能源粗放型环境走向更环保、更低碳、更节能的环境时,革新中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富人们有更多的资本来承受改变所带来的不适,也更有力量推动改变本身。最后,坚持环保始终是一种高尚。在这个世界,能用金钱换来的高尚并不那么多。而做一个“环保人”,会让大家都爱你。
![]() |
责任编辑:徐嵘 |
- 2010-07-13垃圾分类低碳生活 校园环保行动(福清)启动
- 2010-06-30执着的环保践行者
- 2010-06-28环保“时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