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东部地区企业加薪和中西部地区政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标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信号”不断闪现。
透过这一新的经济现象,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中国经济是否正在走出廉价劳动力时代?在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之间寻求平衡点?
难以为继的廉价劳动力时代
“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工资提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说,“据我们监测,2004年后,农民工工资增长幅度比较明显,从平均月工资六七百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沈琴琴则认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仅仅是劳动报酬的问题,还有很多隐形成本。为了适应员工的要求,企业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在增加。
分析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首先要看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去年曾预测,今年中国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结构短缺。“用工荒”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开展的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农村外出劳动力在东部地区的就业比重快速下降,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熟练工人普遍难招。劳动力供需区域失衡,直接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率先上升。
不久前,蔡昉又撰文指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已经显著减慢。目前,城市所需劳动力数量主要依靠农村转移劳动力满足,而预计最迟到2015年,农村向外转移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不足以补偿城市的需要量。
“这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趋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 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认为,长期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与快速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企业利润相比,中国经济多年来处于廉价劳动力时代。2002年至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幅度为10.13%,但职工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年均增长为8.18%。
“现在的增长是对以前低工资水平的一种矫正。”莫荣认为,“物价的提高,特别是粮食价格的提高,带来百姓生活成本的增长,使职工要求提高工资的愿望与日俱增;同时,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则使企业增加劳动力成本支出成为可能。”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反映了新一代劳动者的要求。随着“80后”“90后”人群和“新一代农民工”走上就业岗位,他们渴望得到比父辈们更高的工资水平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3-01古田力促富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岗位送上门
- 2010-02-22企业追着农民工司令要人 多省限制劳动力输出
- 2009-10-19荔城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 2009-03-05集美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
- 2009-02-05厦门集美区:2009年计划转移1500名富余劳动力
- 2008-09-17大田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