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作家:
历史剧改编应尽量尊重原著
打打闹闹的戏说剧我们暂且不论,历史剧对于年轻观众除了吸引还应该引导,而不该一味取媚。应该想一想,我们希望年轻观众关注历史剧,究竟让他们欣赏什么?是欣赏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还是欣赏我们的改编?
我并没有完整地看过这部剧集,相信编剧费了很多心思。就目前很多舆论看来,大家对这部剧的主题格调有一些看法。但是作为翻拍剧来说,珠玉在前,按照一般规律,除非剧集比老版好出很多才能为人接受,这也是翻拍剧的压力所在。
目前越来越多的经典名著被重新搬上银屏,一方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多历史剧改编不是十分严谨,对于新版《聊斋》的改编,我就不能接受,比如里面的人物对于一夫一妻制竟然十分认同。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这是不可能的,编剧对于当时的制度理解十分偏颇,也会误导观众,削弱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意义。
历史剧改编尤其是名著,应当尽量忠实原著,除非在不得已时、原著有巨大漏洞时再做适当改编,但应该标明。目前历史剧改编的随意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但显示不严谨,更说明原创能力的薄弱,混淆读者对历史的感受。
剧中展现的当时的历史、人文、社会生活,都应该更多遵照原著、遵照历史原貌诠释,让读者对那段历史有完整的了解。有人认为这样可能不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打打闹闹的戏说剧我们暂且不论,历史剧对于年轻观众除了吸引还应该引导,而不该一味取媚。应该想一想,我们希望年轻观众关注历史剧,究竟让他们欣赏什么?是欣赏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还是欣赏我们的改编?
我认为,历史剧要做到两条,一是历史真实,二是艺术真实,要尊重历史原貌。但是比如杨贵妃平时梳什么发型,如果历史上没有记载,作者应该有自己的创作。在《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电视剧中,观众之所以对《水浒传》认同较多,原因就在于《水浒传》十分重视原著,尽管大家对于宋江招安有些不满,但也是对《水浒》后传的不满,与电视剧无碍。
对于历史剧说“现代话”,如果让我来编,可能亦不能完全避免,我们对明清后语言有些了解,对于汉前后语言的了解不多,且都是从史、传、文言转过来的,生活中对话不会像君子国一样,“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高澄骂北魏孝静帝“朕,朕,狗脚朕!”这是鲜活的例子,但是太少了,没有参考。一方面应不走大意,让现代人看明白,另一方面,要尊重历史,掌握史实,现代的观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当时那个时代,越是历史的就越是现实的。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6-17中国足球要向日韩朝三国致敬
- 2010-06-10新《三国》中“被自杀”,关羽冤不冤?
- 2010-06-10《三国演义》: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
- 2010-05-30新《红楼梦》是不是第2个《三国》 复制神木模式
- 2010-05-30新《红楼梦》会不会是第二个《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