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如何让农民工真正变成城里人
http://wmf.fjsen.com 2010-06-10 11:04  邓海建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那么,地方户改的单兵突进真的算得上是“破冰之举”吗?真正的户改要义有二:一是选择一种替代性的人口管理策略,保证人口有序流动,以此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抓手;二是改变户籍配置资源的不公现状,剥离附着于户口之上的种种福利与特权,以公民身份界定权利并分配利益。显然,改革的难度在于后者。但从不少城市的户改实践来看,譬如“优秀农民工”转制为“市民”,其普适性基本为零,或者开出漫长的门槛账单,将无望的市民身份转化为纸上画饼,从情感上增益着身份归属的概率,而在实践上并不具有多大普惠意义。

这当然不是怪“破冰”的城市做得不好,而是这些所谓“破冰”的例子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一个常识:户改,靠个别城市改良式修补,终究无益于改革意旨。道理很简单:一方面,在二元制的现实下,哪个城市事实上先“放开户籍”,则必然形成福利洼地,既得利益群体反对不反对不谈,城市也无法应对“放开”之后的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另一方面,户改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而这个责任显然是地方政府无法试验或履行的。

媒体6月4日报道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国研中心最近完成了“主体功能区人口管理政策研究”,认为当前户籍改革应该遵循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使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地获得权益。这个理念固然看起来很美,也不至于正面碰撞到改革的核心阻力,但是,这种渐进式、个别化的改革思路,与户籍权利剥离的客观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户改,最缺的是国家层面的统一推进,是身份平权的系统改革,不然,那些小概率的、无伤身份特权的改良,既难以“破冰”,迟早也会被新的“区分政策”所消弭。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