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些人总是巧钻社会资源稀缺及管理不规范的空子,以不正当的手段,囤积哄抬、投机取巧;以正当需求为名,行恶意“炒作”之实。无论小“炒”蒜,大“炒”房,干扰的都是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的皆为市场经济的健康肌体。可以说,任何一种、任何一次“炒作”,都会造成经济的衰竭、人心的不稳以及社会的震荡,其鼓励的是社会的浮躁混乱、弄虚作假之风,怂恿的是人们投机取消的心理。“炒作”势如飓风,劫掠过后,势必疮痍满目、伤痕累累。
鉴于此,有关方面有必要正本清源,严加防范,逐步使“炒作”之风习、作为,从社会经济生活及世道人心中渐趋淡出乃至全部被驱除。
禁绝“炒作”,首当在全社会鼓励、弘扬普世、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积极、健康的社会风习。应该说,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等等,既是客观真实,也是人生当有的常态。而恪守法律法规、有一说一,勤劳致富、诚实劳动,更应成为公民的基本守则。遗憾的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此已全然为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以及飞来横财等所昭示的欲望、奢求以及实际上既存的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任、“杀生宰熟”及至坑蒙拐骗、能蒙一个是一个、能骗一道是一道的现实所取代,此无不是社会导向的最大失误与悲哀。正本清源、重整秩序、重塑人心,一切当从“炒”字始。少有“炒作”的社会,才是让人放心的、和谐的社会。前些时,有关部门曾发文禁止以英文缩写代替汉语词汇,实则,“炒”字以及其后的一系列行为、行径,更迫切需要加以禁绝。
有关方面有必要遵循、恪守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的观念,知法懂法,带头守法;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科学监管、严格监管。对于经济生活中的“炒作”、恶意竞争行为,当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地予以有效整治;不能总是耽于两眼一抹黑、雾里看花,听任“炒作”泛滥而一筹莫展,总是充当马后炮的角色。行政作为应有效、高效,而非失效、无效。以大蒜为例,有关方面若合理布局,组织蒜农科学生产,及时掌握、公布相关信息,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行为,断不会形成当今如此尴尬局面。最当具备一双慧眼的,就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4-15福州涌现“联名炒房族” 房价上涨提高炒房成本
- 2010-01-28北京最早明年底开征物业税 专家称可遏制炒房
- 2010-01-28海南房价以火箭速度蹿升 职业炒房者10天赚60%
- 2009-12-16北京浙商副会长:炒房团没能力左右城市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