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高考诚信承诺”须力戒轻诺寡信
http://wmf.fjsen.com 2010-03-31 16:59   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近日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特别要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等主要阶段的诚信教育。按照今年的高招规定,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必须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客观、真实、准确,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

希望通过签订诚信承诺书激发和强化考生的诚信意识,教育部门推行“高考诚信承诺”的初衷是积极的;众多考生按照规定签订承诺书,也受到了一种直观的诚信教育。不过,与对于其他事项的承诺一样,对诚信报名、诚信考试的承诺也应当发自于考生的内心。一个人无论承诺什么,只有这种承诺是其真实意愿的表达,才能对他产生内在的约束力。如果他是在外在强制性压力之下被迫做出承诺,那么这种承诺很可能是不真实的、违心的表达。如果一个考生原本对自己的诚信怀有充分的信心,那么强制他再承诺一回就没有必要,甚至可能徒增反感;而如果一个考生原本缺乏诚信报名、诚信考试的坚定信念,那么,一定要强制他承诺诚信,很可能只会促使他心安理得地说假话,刻意做出虚假的诚信承诺。所以,推行“高考诚信承诺”应当重在倡导、引导,而不应当带有强制性,勿需将其设定为报名考试的一道必经程序。

强制性要求考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对考生诚信报名、诚信考试未必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对高考招生考试机构而言,则似乎意味着能够起到另外的作用。如果一个考生申请报名时提供的证明材料存在虚假不实的内容,或者在高考时出现舞弊行为,招生考试机构可以拿出之前考生签订的诚信承诺书,一来证明自己履行了对考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责任,二来据此谴责考生违背承诺言而无信。然而,对考生进行了诚信教育是一回事,诚信教育是否切实有效又是一回事,如果诚信教育收效不佳,考生提供虚假身份、考试舞弊之事屡禁不止,那么,即便凭着考生签署的白纸黑字的“诚信承诺书”,凭着对违诺失信考生的严厉谴责,教育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也是不能免责的。好比某些地方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他们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不过是偶尔去企业走走看看,发现了问题就顺手下发个“整改通知书”,至于企业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整改,是不是“白天停产整改晚上加班大干”,他们是无暇顾及的。万一发生了事故,监管部门就拿出一张张“整改通知书”,试图证明自己履行了监管职责,这样的证明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