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文学的分量就是道德拷问的含量
http://wmf.fjsen.com 2010-01-22 15:0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有许多文学作品都承担了道德拷问,对自我和对人类的道德发出疑问。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作品比较厚重、有分量,常常是指它的道德拷问和道德辩解的含量。这不是说文学一定要讨论道德问题,那样就变成道学了。有很多大家喜欢的作品并不牵扯道德,就是讲风花雪月,甚至还可以嘲笑道德。但这种缺少道德含量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令人感到轻薄,所以说,文学最震撼人灵魂的力量,恰恰是它所承载的道德。

国外有一些很著名的拿道德来拷问自身的作品。如托尔斯泰的《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在他的姑妈家与侍女喀秋莎轻率地发生了性关系,女孩怀了孕,被他姑妈赶了出去,当了妓女,牵扯到一个冤案中,之后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发现这个已更名为玛丝洛娃的女子,因为陪审团的漠然,玛丝洛娃被判终身流放,聂赫留朵夫为救赎自己的灵魂,决定牺牲一切陪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工。

那么中国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有,比如说京剧《除三害》,一害猛虎,另一害蛟龙,一个叫周处的人把猛虎和蛟龙都制服了,家乡的人却都说,我们还有一害,这个人就是你,因为你强横、喜欢欺负人。他听了很受刺激,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好人。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外国这类故事和中国故事还是有点不一样,中国故事强调:不管你做过多少坏事,有过多少坏心,只要变好了,你就有光明前途,有很好的社会地位。但是外国文学作品特别强调道德上的负罪感给人的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负罪感更痛苦的了。

有时候看《复活》,我就常常联想到中国一个形式上有点类似的故事《苏三起解》,王金龙有钱的时候,全心全意地迷上了苏三,但是后来没钱了,被妓院老鸨赶了出来,他就去考试,后来中举做官,而苏三被妓院卖出去了,卖掉以后也是扯到一个冤案当中,这个冤案和玛丝洛娃的一模一样,也是坏人没把妓女苏三药死,却药死了别人,反诬是苏三药死的。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是陪审员,《苏三起解》中王金龙是主审官,两篇故事比较相近,但是“主张”完全不一样,《复活》中体味的是灵魂里的翻江倒海,聂赫留朵夫如果不能救助玛丝洛娃,那真是毋宁死,但在《苏三起解》中,苏三激愤,王金龙尴尬,审案中阴一句阳一句,深一句浅一句,虽然故事充满了戏剧元素,但总体上是个喜剧,苏三的遭遇只是变成了一个喜剧材料。(王蒙)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