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艺术都为人们提供审美鉴赏的魅力。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也不例外。开风气之先,言前人所未言,写前人所未写,在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如果艺术形象生动真实,特别是创造了成功的典型形象,在表现形式方面又有独特的美的创造,包括语言的美的选择和加工,这在唤起读者的美感方面都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真实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典型艺术形象的塑造,无疑是许多作品所以位列经典的重要原因。如果《三国演义》只是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矛盾和冲突,而没有诸葛亮、关羽、曹操、周瑜等生动、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典型的创造,它要成为经典恐怕很难。这样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不但要通过引人入胜的系列情节的描写,还要通过许多生动的细节的真实刻画,才能达到。而所有的描写又离不开语言的表现。不同的作品虽然语言风格各异,但以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来鲜明、生动地表达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使之凸现于读者面前,却是语言艺术所共同要求的。精妙的语言,一字之差,境界往往大为不同。所以,选词炼句,历来为文学大师所重视。他们总是追求简洁、灵动、传神,追求意在言外,追求语言的最大表现张力。《三国演义》的语言就受到许多评家的嘉许。一篇《隆中对》就把青年政治家诸葛亮的高旷心境和雄才大略渲染得淋漓尽致。唐代诗人贾岛为诗曾有“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选择,以故,“推敲”成为典故式的佳话。同样写愁,李清照就是写得好。她那首《声声慢》,堪称写愁绪的千古绝唱。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非常具独创性,真是亏她想得出。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宋词“红杏枝头春意闹”,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说明在文学创作中,重视形式创造和锤字炼句的重要。当然,一部作品,如果既有生动真实的形象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独特创造,又有深厚的内涵,那就更好,它会成为跨越世代的人们普遍喜爱的经典的可能性就更高!
依我看,经典的文学作品还在于作家总有一种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具有对弱势群体的深切怜悯之情。因而,经典作品不但因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矛盾与冲突和创造了真实的形象、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具有历史的认识意义和审美的魅力,还因为作家的那种崇高的理想和情感,使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体系,蕴涵一种冲击读者心灵的思想力量,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也变得崇高起来,内心更加善良和优美。这样的作品产生一种不仅表现民族灵魂,也铸造民族灵魂的伟大作用。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为诗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伟大情怀所激动!我们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深为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所感染!我们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不仅会对玛丝洛娃的悲惨命运产生深切的同情,对聂赫留朵夫的真诚忏悔也会产生深切的理解,内心深处正为作家人道主义的思想之光所照耀而对人类美好的未来产生憧憬!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10-01-18“浅阅读”与低智广告
- 2010-01-18谁为青少年的阅读负责?
- 2009-12-28潘凯雄称手机阅读难以取代传统出版
- 2009-12-23新罗溪南小学从课外阅读着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2009-12-23出版人、媒体人、读书人:2009阅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