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谁为青少年的阅读负责?
http://wmf.fjsen.com 2010-01-18 11:1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来说两句

最近屡次看到关于年轻人有知识没文化的批评。如著名学者于丹批判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高分低能。她说:“做事认真就是忠,宽以待人就是恕,学不会这两个字,分数再高的学生也是无用的。”诚然,职业规划大赛、奥数大赛无法教给孩子们仁爱宽容,也不能教给他们真善美。当社会舆论屡屡指责“80后”“90后”们道德缺失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认真审视当下:这个社会到底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文化消费品?笔者认为,混乱不堪的青少年读物市场正在对青少年的价值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大学求学期间,青年学生正处于迷茫时期,倾向于从图书中找到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而此时他们往往容易不知就里地盲目跟风。最近看到许多大学生聚集的网络社区,出现了众多书商和教育商掘金炒作的影子,众多图书竟然宣传“初恋不顺的女人一生不顺”“嫁给成功男士多不幸”等偏激甚至迷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我们再任由这样的图书和作家大肆宣传,对于分辨能力仍未成熟的学生们来说,或深或浅的不良影响,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每年寒假,各大书店以“贺岁”“献礼”“盘点”为名的各类图书接踵而至,各种所谓的畅销书目不暇接。纵观当下的图书市场,实用主义图书最畅销,不少商家和读者尤其是对人物传记的追捧从未降温。这样一来,青少年往往将这些名人当做自己崇拜和学习的对象,也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名人传记作者应该本着正确导向去写作,而一味地吸引眼球、夸大人物的事迹等手段极不可取。然而,现在的人物传记、励志图书鱼龙混杂,而相关法律并没有规定传记作品须经过本人授权才能出版,也没硬性要求写传记必须采访当事人。这一法律空白,为某些出版人和作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中一些失实的记载,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某些出版社出人物传记时,为了省时、省事、省钱,找来写手整合和摘抄网上资料,糨糊、剪刀加电脑鼠标,将不够真实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即进行出版,甚至有的传记尚未“杀青”,便开始传播溢美之词,展开广告攻势。铺天盖地的海报混淆了真与假,冲击着读者的眼球,名人与图书作者的官司也往往成为炒作的噱头。这样的图书作品在市场上大肆流通,焉能不给青少年以误导?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