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儒学不如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佛祖没有正面对抗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却明确提出“百川入海,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佛教认为“大地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金刚经》里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谓“无我相”就是人我平等,所谓“无人相”就是一切“有情”即动物一律平等,所谓“无众生相”就是人与自然万物一律平等。这种彻底的平等观不仅优于儒学,放到世界舞台上也是超前的,它可以直接引导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趣的很,在这方面,不懂佛学的美国人却在实践了,可见佛家这个理论的超前性。他们的奥巴马总统当着电视镜头拍死了一只蚊子,就有人提出批评,并建议总统用一种捕蚊器,将蚊子捉住,然后放到屋外去。大国学把佛学包括进国学有什么不好啊?当然,佛学里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东西应该抛弃,它们不过是一种包装,重要的是内容。
除了佛家,在这方面墨家也比儒家进步。墨家主张“交相利,兼相爱”。这是一种很好的社会设计,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墨家理论还可以作为一种普世价值推向国际。墨子说:“大夫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具此而已矣。”我们可以说,当今世界“之乱,具此而已矣。”墨子提倡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国际合作,争取双赢和多赢。这么好的思想,为什么要抛弃,将它排除在国学之外呢?
此外,汉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也一定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有益于现代化,我们有什么理由将其排斥在外?
当然,对待佛学也好,墨学也好,应该和对待儒学以及一切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要加以筛选,有用的留下,无用的放在一边。这样地弘扬传统文化,才能达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才有利于关乎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福祉的振兴大业。
![]() |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10-01-05遵化中小学生学《弟子规》弘扬传统文化
- 2009-12-11天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启动“国学进校园活动”
- 2009-11-26在传承中创新传统文化
- 2009-11-25从高校校训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2009-11-25彰显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