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从高校校训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明风   |  时间: 2009-11-25   |   文章来源: 中国文明网
 

校训文化是中国大学发展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校训往往体现着一所大学的教育思想核心与文化发展灵魂。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大学校训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校训文化的源泉。

大学的校训文化是一种以大学为载体的、特殊的文化形式,是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它与整个中国文化的背景密不可分,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内容和形式与传统文化有着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就出自《易经》。据《清华学堂章程》记载,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提出了“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1913年,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堂给学生作了题为《君子》的演讲。他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结合西方的教育精神,提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并用《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两卦”,来说明君子品格的基本内涵:“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再比如,东南大学的校训“止于至善”,出自于《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代表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大学”(宇宙人生规律的大学问)的深刻认识,揭示了先进文化的时空超越性。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大学的校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校训文化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也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从一个大学的校训往往可以直接看到该校的文化品位、思想灵魂和办学特色。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吉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三所师范大学的校训都是从“学”与“行”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上来体现中国师范大学的目标与特色的,与全国其他师范大学的校训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国师范大学校训文化体系。

我们不妨再浏览一下其他师范大学校训的情况:首都师范大学的校训为“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华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东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勤奋创新,为人师表”;漳州师范学院的校训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山东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温州师范学院的校训为“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河南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华中师范大学的校训为“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为“正德厚生,笃学敏行”;陕西师范大学的校训为“厚德积学,励志敦行”;四川师范大学的校训为“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等等。中国师范大学校训的形式虽是多样的,但都有着共性的特点,即“为师为范”、“好学力行”、“厚德博学”和“求实创新”。

 
 福州:高校学子集中入伍体检 11-06
 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09-30
 全国多所高校因甲型流感取消国庆长假(图) 09-30
 闽台合作办学本科学院开学 两岸高校教育翻新篇 09-30
 国内首个高校国术研究中心在厦大成立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