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天下杂谈:传统文化是玩的还是用的
http://wmf.fjsen.com 2010-01-12 15:57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还有平等意识,儒学在这方面比较落后。儒学不提倡人人平等,而是强调等级差别,强调承认差别,尊重差别,“礼”就起着规范各等级行为的作用。儒学的“仁”也不是泛爱,不是兼爱,而是“爱有差等”的,首先是爱自己的亲人,所谓“亲亲”。饱读诗书的施蛰存先生晚年发表文章,说终于明白儒学的核心是仁和义,“仁”是要求统治者善待百姓,“义”是要求百姓听君主的话,如此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他是这样说的:“孔子也创立了一个主义,叫做中庸主义。中庸主义有两块王牌:一曰仁,二曰义。仁是对统治阶级说的。他劝告统治阶级多施仁政,不要使人民控诉‘苛政猛于虎’。人民只要有一口苦饭吃,有工作做,养生送死,没有多大困难,他们自然就不会怨气冲天,起来闹暴乱了。义是对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用的。他劝喻人民在能够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下,要克己复礼,正名定分,即使有些愤怒不平要发泄,也可以发泄一下,不过要‘发而皆中节’。这就是说,人民的怨恨不能升级而成为暴乱,成为革命、造反。所以汉儒解释说: “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就是人道主义;宜,就是安分守己,不为过甚。越过了这一个宜的限度,就是犯上作乱,大不宜了。”我相信这位老先生的分析。这样的学说是否适应现代社会呢?恐怕不行。老板再好,总不如自己做老板吧?现在人们热烈赞美民本主义这个传统文化。民本主义比不顾百姓死活当然要好得多,可是无法与民主主义相比。现代社会需要现代文化。所谓现代文化,人人平等应该是一个重要内容。没有平等,就谈不上自由思想,也谈不上民主。我常常想,“文革”的灾难,现在看来太荒唐,可当年几乎是人人认真的,而且是异乎寻常地认真。不能全部归罪于“四人帮”,也不能全部归罪于毛泽东,千千万万近乎狂热的人民就没有一点责任?传统文化就没有一点责任?倘若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能独立思考,有独立表达的机制,事情会发展到如此狂暴的地步吗?还有当今的腐败,如果人人都有平等意识,对于各级领导不是像宠物猫一样驯服温顺,腐败分子有这么大胆量吗?“一把手”能实行“一言堂”吗?用钱能“一枝笔”吗?不在一个等级上,哪里敢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乡政府的科级干部,甚至一个村委会主任,在群众面前就像皇帝一样气派,一付君临天下的气概。周围的人也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着他们转,胁肩谄笑,吹喇叭抬轿子,鞍前马后,唯恐落后。一旦他们出事了,或者退居二线了,或者退休了,人们的脸立刻就变了,非常之快,他们又急急忙忙地去捧新星了。有时候,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太没有架子,不说官话,下级就会不尊重他,官场油子会一撇嘴说:“这人根本就没有那个素质”。在他们看来,“官者,治人者也”,当官就要有个当官的样儿。最近在报纸上读到作家王跃文的文章,说当领导光临的时候,别人都站起来,他没有,最后也迟迟疑疑地站了起来,觉得特别尴尬。他为此付出了代价,被“分流”了。我本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曲礼》明明说了,当长者、官员和家里死了人的人在前面走过,必须站起来,等这三类人中的任何一类人走过之后才能坐下,反之,若从他们面前走过,必须低着头急步走过,以示尊重。对其它两类人是应该的,为什么对当官的也要这样呢?他是他娘怀孕24个月生的?但儒家在维护等级制和等级观念方面就是这么规定的,而且规定得何等细啊!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