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文学的作用是呼唤与塑造人心的善良 不是相反
http://wmf.fjsen.com 2009-12-22 10:26   来源:学习时报网    我来说两句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内容多是周民族的叙事史诗。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赞颂神明。雅和颂,主要是周朝掌管礼乐的官员或贵族的作品。倡导创作这些颂歌和史诗,首先是期望贵族们不忘祖先的创业事迹和传统。这很重要。因为无论夏朝与商朝的覆灭,最终都并非穷人灭了他们,而是贵族自己把自己灭了。

风,就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这是周朝派采诗官员和文艺人才到民间去采集来的,称“采风”。直到今天,“采风”仍然是作家去采访的代称。把民间歌谣采集起来加以倡导,有利于民间传唱,社会影响最为广泛。

殷商讲“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就是首先重视宗教与军事。西周的六艺教育则依次是:礼、乐、射、御、书、数。这是把礼乐教育放在首位,用教育去推广礼乐,其影响就从塑造少年开始。西周音乐诗歌教育之发达,使乐律学有重大成就,十二律体系都在周代完成。

礼乐制度的推行,雅乐诗歌教育的社会影响,使殷商时的占卜之风在西周逐渐淡化,人们从念咒语变出咏诗。殷人讲贫富,周人讲贵贱了。西周人认为,一个人即使穷,但不偷、不抢、不懒惰,精神可以高贵。一个富人,如果精神趴在地上,行为可耻,那也是下贱的。贫富讲的是外在财富的多寡,贵贱则讲人格精神的高下。

中国有“君子”之说,什么叫“君子”?一个民间的小子,有高贵的精神,那也可以冠以一个“君”字,叫“君子”。

如此,一个从人的精神内部发生改变的社会出现了。殷代甲骨文尚未发现“德”字,周代钟鼎的铭文里,“德”字大量出现。德字先前没有“双人旁”,由“直”和“心”构成,加上“双人”,意为人与人之间要以正直的心相待。德治便不仅仅是针对执政者而言的,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当不依靠“天命观”来统治社会时,一个超越商朝的时代就真正开始了。

其实,中国殷商时期达到的繁荣,甚至难以用一个“富”来概括。中国最早的一部文献集叫《尚书》,其中记载商朝的人赶着牛车去远方贸易。商族人发明了中国最早的货币,从而发明了通过货币来交换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这是商代最显著的特征。贸易促进了手工制造业勃兴,商代进入青铜器的繁荣时代。贸易需要算术,使数学得到发展。从甲骨文可知,商代已经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来计数,并按十进位记数了。需要记账,文字就像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似的。商代的历法每年分为春、秋,这大约是后人把历史岁月称作“春秋”的来源。到商周之间,一年分四季。所谓“历史”,因有“历”,由“史”官对人事加以记载,便有了“历史”。商代不止甲骨和青铜器上有文字,《尚书》说殷的先人就有册有典了,那就是中国最早的书籍。殷商时代的数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历史、乐舞、医药、教育、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了煌煌建树。论生产工具和生产能力,乃至人口、疆域,兵员和武器装备,商朝都比来自西部的周族要强大很多,却被周取代了。岂不悲伤!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