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教授,刚才陈芳也是简短地总结了一下他们调查的上涨价钱的理由,无非就是三个,一个是保护,再一个是管理,再一个是运营,还有一个当然说是控制流量。您觉得如果从这些角度出发的话,涨价的理由站不站得住脚?
王锡锌:这些与其说是理由,不如说是借口,因为刚才
新华社记者陈芳她提供的一些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比如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数据,像黄山风景区,那么真正它的收益用于所谓的景区维护、管理等等这方面,其实只占到十分之一,刚才新华社记者也提到了,像石林在过去三年中,它的收费超过了9个亿,但是只有7%,甚至不到十分之一来用于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所以我说它更多是一个借口,在这个借口的背后涨价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一些地方政府靠山吃山,然后要用这样一些属于全民的资源来牟利,甚至是掠夺性的牟利。
主持人:王教授您怎么看,刚才我们再回到这个话题,在采访陈芳之前,我们说到国家发改委还有相关职能部门的表态,说这个价格,尤其是我们再来看一下8月19日《经济参考报》,这位发改委负责人的另外一句表述,他说目前尚未发现涨价超出政策的合理范围。但是新华社记者就能够调查出,刚才我们特地问了一下,她能够通过她的调查,她认为是客观的,是站得住脚的,怎么看这么大的矛盾,这么大的出入?
王锡锌:这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就是你是不是真正地想去做这样一个信息的收集,因为新华社记者刚才也说了,他们的搜集其实也不是轻易地能够凭自己的想像去获得。
主持人:两个月的时间调查。
王锡锌:对,她用了很长时间,她投入了很多精力,她会去接触那些原生态的信息,比如她去要找管委会,她要拿到价格的批文,她通过旅行社来旁证,所以这些信息是可以获得的。我想发改委如果真正的要起到价格监管和规范方面的职能的话,那么首先第一位就是要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如果这种全面准确的信息都获得不了,那监管可能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主持人:当这些信息不能够准确释放的时候,对于民众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锡锌:民众可能一方面他会觉得政府权威部门,所谓这里的权威部门,本来我们对它有一种很权威的信息提供的这样一种期待,但是他会发现,有些数据,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和他所看到的,包括一些游客,他是要花真金白银去买门票的,这时候很显然这种数据的信息的差异,就会引起对这些职能部门公信力的一种质疑。
主持人:好,今天我们演播室关注的是在十一国庆之前一些景区门票的涨价问题,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与一些景区顶风上调门票这种做法相反,在广东的一些地区,他们做了一个逆向的举动,就是成立了一个叫做不涨价的价格联盟,这是为什么呢?
解说:保持原来价格系统不变,保证国庆黄金周期间,景区门票单向游玩项目价格维持原价。这是日前广东十多个景区共同签署的一份不涨价联盟协议当中的一条内容。
就在对景区门票涨价的争议尚未平息的时候,前天,广东省以德庆盘龙峡、从化响水峡、中山詹园、怀集世外桃源、怀集燕岩等十多处为代表的景区,却高调地面对媒体,共同签署协议,承诺国庆期间门票绝对不涨价,还承诺推出加料版服务吸引游客。
在发改委的一纸“限涨令”面前,不涨价联盟发起的行动像是在和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在全国各地景区门票涨价的风潮中,这种做法却在行业内显得反其道行之。
对于成立不涨价联盟的原因,广东从化响水峡生态景区的副总雷小玲向记者直言了原因。
雷小玲(广东从化响水峡生态景区副总经理):和发改委直接的联系没有,但是间接的,他们的一些要求,我们也会参考,主要还是市场的一个影响力,媒体也特别关注,在这方面,我们也就想让媒体来做一做宣传,引起社会的重视。
解说:而对于景区来说,抛弃逢节必涨的理念,参加不涨价联盟活动,还不仅仅是做一次媒体炒作,在经营成本上也是经过计算的。
雷小玲:从总额来说,要是十万人次,我们现有的价格是60元(每张门票),是600万的一个收入,要是我们涨价以后,我们估计就是涨到一个人100块,游客来了以后,发现涨价,有可能也不进去,要是来了5万人,那等于是500万,那其实也降低了100万的收入。
解说:景区负责人认为,凭借这种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有媒体评论说,不涨价才是经营之道,还有媒体评论说,不涨价的承诺更像是一门涨价艺术。
而除了媒体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原因外,这次不涨价联盟也有几分难言的苦衷。十一长假前,广东省物价局再次公布了361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参观点,使得广东省免费开放的景点已经达到540个,引的许多游客前往,这让广东其他收费景点对于涨价也多少心存余悸。
而像这样景点低收费或免费的情况,其实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早已实现,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对本国人只收相当于人民币1.3元的门票收入,对外国游客也只收20英镑。在美国,所有国家公园的门票最高不能超过20美元,像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等世界自然遗产公园的门票每张10美元,16岁以下为成年人免费,像费城的独立厅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文化遗产公园更是不收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