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新闻纵览
文化观察 中国文化产业不做“纽扣”
文明风   |  时间: 2009-04-16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上海,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在霞光的映衬下,静谧又不失活力,仿若涌动着蓬勃生机的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
  林青摄(人民图片)

  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只分得2%的利润;由外国演艺公司联系的中国节目出国演出,只拿到相当于票房几十分之一的演出费……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好为国外做代工、做贴牌,或者出口一些“零件”、“素材”,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收益率低。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也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纽扣现象”——做贴牌加工,出口纽扣之类的小零件,高附加值则被国外企业挣去。专家提醒说,文化产业同样需要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中国文化企业目前存在的“小散乱”问题,加快资源整合。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一种新趋势在我国文化产业中越来越凸显:通过跨地域、跨行业的并购整合,联手革新技术、拓展市场,做大做强。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很多中国观众可能想不到,《人猿泰山》、《玩具总动员》、《钟楼怪人》这些大家熟悉的好莱坞动漫影片,都曾在深圳等地加工完成后期制作。专家介绍说, 靠拿订单做加工一度成为国内大多数动漫制作公司的主要业务。不止动漫,在其他领域,多数中国文化企业都有过贴牌经历,或者仍在做贴牌。

  文化部门的资料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减少,文化外贸受到制约,出口开始萎缩。“贴牌企业利润率低,经营上稍微出现一点点危机,就意味着关门停业。这次金融危机中,以贴牌为主的文化企业都受到了冲击。”业内专家指出。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产业蓝皮书》透露,2008年出版的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世界经济创意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中,中国已经成长为国家文化产品最大的出口国。2005年,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量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9%,这说明我们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文化产品加工能力。但如果联系到我国版权贸易目前5∶1的赤字状况,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地位现状是:复制能力强大,但原创能力低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表示,“应该说,贴牌是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难以避免。中国现在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贴牌、代工,实现产业升级。当然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从业者说】北京梦幻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孟磊:应该承认,在贴牌生产中,中国动漫企业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也从中学到了生产和商业的理念和经验。但创意产业毕竟不是单纯的制作业,不能永远从事“来料加工”,张口等人喂食。所以,近年来,我们调整了公司发展方向,把更大精力投入到打造品牌,努力实现从贴牌到原创的产业升级。

  捧出有自主品牌的“满汉全席”

  今年初,由中演公司与山东杂技团合作的综艺舞台剧目《中国风》,在北美近70个城市巡回演出。这台“中国制造”的剧目,不但没有“散装销售”,反而吸纳了美国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演奏家等国际文化元素,既赢得了北美市场的口碑,也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收入。

  而上海国际文化集团的功夫舞台剧《少林武魂》在美国百老汇连演24场,场均上座率接近九成。此外,集团推出的《天鹅湖》从3年前赴莫斯科展开首演至今,国外演出的总收入已达4300万元。

  这与前些年“一块金子只卖出了铜价钱”的故事大相径庭。两年前,国内某杂技团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合作出国演出。在外方的安排下,国内杂技团每年演出300多场,每场票房十几万美元,但只拿到60多万美元的演出费。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锋表示:“市场宣传、推广需要大量的投入,像太阳马戏这样著名的国际演艺机构,依靠它享誉全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拿到了这块‘金字塔尖’的高附加值。如果我们只有节目,没有品牌,到头来只能赚到辛苦费。”在他看来,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我国一些文化产品已经开始品尝到这方面的甜头。比如网络游戏行业,去年出口就达10亿元人民币。除了订制产品外,还通过版权交易获得了很大收益。

[1] [2]
 下一页
 
 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的"危"中之"机" 02-20
 强化管理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 04-13
 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机遇与振兴之路 04-14
 2009:中国文化产业看好 04-14
 “山寨”文化的反思 文化产业的“危”中之“机” 02-20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