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生态文明 > 正文
厦门:打造国家节水型城市
http://wmf.fjsen.com 2009-02-06 15:27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点点”“滴滴”为节水

  厦门轮渡边,有条小巷,名曰“担水巷”。上世纪初,厦门供水来源对外依存度很高,市民用水,多靠水船卖水,而巷内居民则以担水、卖水为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先后建成日供水能力110余万吨的水厂和日输送原水150吨的供水设施,目前全市年供水总量已突破3亿立方米(不含海水和农业用水)。

  2006年5月31日,《厦门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正式颁布,节水工作中的水平衡测试、累进加价、再生水利用、用水定额、节水器具推广、中水回用等内容均首次通过法律形式加以规定。

  2008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为此,厦门专门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建设与管理局、市政园林局、发改委、水利局、节水办等多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市区两套班子共同抓。一级抓一级,这才抓出了节水工作的点点滴滴——

  “点点”是个女孩,“滴滴”是个男孩,均是厦门推出的节水大使,其形象印在6万张节水标志牌上,各公共取水口均有张贴,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除了节水宣传,厦门还大力开展计划用水,月用水量600吨以上单位均纳入全市计划用水指标管理,执行年度用水计划指标,超过指标的部分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市民免费改造节水型马桶、节水型龙头等;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家庭的培育和创建活动。

  “节流”不忘“开源”

  以海水作为淡水资源的有效补充,成为缓解厦门淡水资源紧张的突破口。

  筼筜湖海水交换工程,每年节约大量淡水,获得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工程等荣誉;华厦电力公司工业冷却水全部取用海水,每日可节约淡水120万吨;厦门博坦仓储有限公司成功利用海水替代淡水作为消防水源,开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先河。

  此外,厦门还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用于道路绿化喷灌、公园景观用水,并加大雨水利用率,多个企业、学校利用水库蓄水来冲厕、洗车等。工业用水的循环再利用,也是厦门节水工作的重点,银鹭集团污水处理再生回用每年达456万吨,东纶集团再生回用达176万吨,全面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且看一组数据:

  厦门“万元地方生产总值取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分别为19立方米和15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远超75%的要求;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城市污水处理率83%;

  节水器具普及率100%……

  各项节水指标,厦门均已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记者 郑晓强)

  责编:陈潇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