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工作研究 > 正文
探源中国梦的文化基因
http://wmf.fjsen.com 2008-09-10 16:51   来源:政工研究动态    我来说两句

    ◎前行中的精神力量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说法。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中国文化的起始阶段即已产生。仰韶文化里已出现了人们频繁迁徙,艰难维生的痕迹。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一优秀的文化基因得以继承并被不断强调。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所张扬的正是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中国文化能绵延千年传续至今。与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文化性格和民族韧性密切相关。正是这种坚韧的民族性格,支撑着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的苦难,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们穿越厚重的历史烟尘,昂首一直走到今天。这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风貌,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毫无疑问应该得到继承和大力发扬,它能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是“天人合一”或“物我同一”的观点在生态领域的延伸。其基本内涵是“尽物之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种生态伦理思想在《淮南子》中有着相当完备的描述,例如打猎的时候不消灭一群的动物,不伤害幼兽,不放干池水捕鱼,不焚烧森林捕猎,孕兽不捕,不探寻鸟卵,不捕捉小鱼,不食乳猪等等。不难看出,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下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目睹了资源和环境的极大破坏后做出的不得已选择,而这种生态伦理思想则要高明得多,它已经蕴涵了动物保护,防止物种灭绝等若干先进的理念。今天,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环境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成了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古老的生态伦理思想,完全有可能在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焕发出夺目的现代光芒。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舍生取义”、效忠祖国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家国一体,修齐治平的理念,孕育出了中国人舍生取义,效忠祖国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正是这种价值追求,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国家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报效祖国。也正是这种价值追求,培育出了无数舍生取义的爱国英雄,成为后人追随的楷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等,都是这种价值追求的绝好体现。他们是支撑古老中国不断前进的脊梁。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没有无数国民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显然是不易达成的。这也正是我们倡扬传统爱国主义情怀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