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文化先行,积极开展向“文化低保户”送精神食粮活动,让新鲜多彩的先进文化进村入户,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的滋养,提升幸福指数,以文化的“软实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如今,农村文化活动好戏连台,农民素养不断提高,和谐乡村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坚持用先进文化,发挥精神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几年来,南阳市卧龙区区委、区政府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解决了农民的物质生活问题,但农民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被称为“文化低保户”。为了使农民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卧龙区顺应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的精神需求,为农民送精神食粮,让农民享受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
送专业大戏下乡,以精品文化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卧龙区豫剧团已建团50多年,曾唱响中原大地,但因演出要求高,农村缺乏合适的舞台而进不了村。针对这一问题,南阳市卧龙区从财政拿出15万元,为豫剧团购置了一辆大型演出车。这种车配有音响、灯光等设施,每到农村演出,车板一放,支架一支,不消半小时,一台自动化舞台就展现在农民面前,为剧团送戏下乡创造了良好条件。仅去年,豫剧团就在农村演出《抬花轿》、《永恒的彩霞》等精品大戏50多场,观众达20多万人次。卧龙区说唱团把演员分成两个小分队,经常轻车简从,活跃在全区农村,一年演出200多场,被誉为“文艺轻骑兵”。卧龙区还把文化与农业、旅游结合起来,两年来,先后举办了“民俗文化旅游节”、“金秋卧龙郊游采摘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除本地演员外,还邀请登封少林寺武术团到场表演,给农民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同时,区文明委还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送精品文艺节目下乡。结合 “新农村建设”、“诚信教育”等内容,编演十多个文艺节目,在乡镇村组巡回演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构成了卧龙区一道靓丽的特色文化风景线,使农民享受到高雅的文化大餐。
送科技图书下乡,用知识滋养农民的心灵。
以建设新农村书屋为契机,送科技图书下乡,用知识拨亮农民心中的明灯。把办好“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安排,并纳入各乡镇及区直部门目标考评内容。确定8个村为必建村,率先行动,做好示范。由南阳市卧龙区文明办牵头,组织新华书店等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农家书屋”建设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在谢庄乡小王沟村建成了南阳市全市首家标准化配备的“农家书屋”,举行了揭牌仪式和现场会。各乡镇纷纷行动,采取由帮扶单位出资支持、乡镇政府和村委共同筹资等办法,先后建起了7个标准化配置的“农家书屋”。每到农闲时节,农民们就三三两两到书屋借阅,使书屋真正成为学科技、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并筹资30多万元,开通了河南省首家“新农村建设科技直通车”,常年巡回在乡间。车内配有小型图书室和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300多册,可随时停靠在田间地头,方便农民借阅。
送文化设施下乡,让农民共享公共文化的阳光。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乡镇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南阳市卧龙区文明委制定了《省市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新农村的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帮扶内容、目标要求等。卧龙区检察院向陆营镇陆营村捐款4万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中行卧龙支行向石桥一村捐赠电脑20台,用于农民上网。据统计,各单位向帮扶村引进资金、捐款捐物达260多万元,捐赠图书6万余册。在全区新建了4个文化站,兴建改建200多个村级文化大院,添置了锣鼓等文化器材,经常开展文化活动,使数十万农民共享了公共文化服务。(包万赋)
责编:林芳斌
责任编辑: |
- 2008-07-03南安:"文化低保"进山村
- 2008-07-15厦门集美区7月起低保每人每月多发15元
- 2008-07-03南安"文化低保"进山村 共建共享盘活邵武社区文化
- 2008-06-13今年起福建省城市低保对象 补助每月提高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