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莆田清明节做“龟” 俗语浓缩节日民俗的精华
http://wmf.fjsen.com 2015-04-01 09:16:05 陈小芳 李伟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清明龟﹄是一种大米做的食物

东南网3月3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俗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通俗语言,是生产、生活现象的反映和民俗活动的浓缩,极具生活气息,生动有趣。在莆仙方言俗语中,能找到很多民俗的影子,甚至是已经消亡的旧俗。本期《听乡音·识莆田》栏目,将为您解读莆仙俗语背后的节日风俗。

“龟”是带馅米食类似红团

在莆田,清明节有做“龟”的习惯,与过年时家家户户制作“红团”类似。在俗语中,“做一龟印敲出”便是对这一习俗的真实写照。

涵江区显应村的吴大爷介绍,在莆田,每逢节日或喜事,人们往往会制作红团和龟。这两种都是带馅的大米食品,只是形状不同。印制龟的木模——龟印是用硬木刻制的,成是龟壳状,还有头和四足。俗语用一个“敲”字,既生动又准确。吴大爷告诉记者,这句俗语的本意是指“同一个龟印印出来的”,意为一模一样,特别用于指代长相一样。

莆田清明节,人们做“清明龟”祭祖。但在当地,有两种不同地域特色的“清明龟”。原莆田县的清明龟是将地瓜煮熟后捣烂,加大米粉末(现在一般加面粉)和酵母,经过发酵后,加糖,用龟印压制成形,蒸熟。而仙游清明龟则是用糯米粉拌鼠曲草磨成的粉为皮,以绿豆加糖煮熟为馅,用龟印压制蒸熟,做成的龟表面呈紫黑色。

俗语浓缩节日民俗的精华

端午节是莆仙八大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时间长,且内容丰富。莆仙民间有谚语“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吴大爷说,莆仙方言“春花午时草”说的就是初五当天的民俗活动,也比喻容易过时的或应时的美好事物。

吴大爷介绍,初五当天,家家户户都会上山采集或到市场购买艾叶、野草等有芳香的青草,这些青草就被称为午时草。中午,人们用这些青草煮水,并用这些水煮蛋和沐浴,据说可驱邪避毒,并且这些青草只有初五当天煮才有效。

年轻人小许说,莆田冬至时不可或缺的“三春”纸花,“三春”代表福禄寿。冬至时,将纸花插在供品上,寄托美好愿望。“听老人讲,只有冬至才用‘三春’,有特别的节日寓意。”小许说,莆仙方言俗语不仅朗朗上口,还浓缩着节日民俗的精华。

互动

读者反馈:今年80岁的吴大爷看了本报《听乡音·识莆田》栏目中3月26日P06版《五果祭头牙每果都有好寓意》的文章,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

吴大爷说“五果”最初应该叫“糕果”,在方言发言中有些许相似。据吴大爷介绍,以往祭祀时是使用糕点垒成小塔,再加上一种水果。后来因为制作工序复杂,渐渐变成了“五果”来代替。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5-03-23倡导文明祭扫生态安葬 泉州市民政局部署清明节工作
  • 2014-04-11诏安县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
  • 2014-04-11涵江区“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
  • 2014-04-11华安县多形式开展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
  • 2014-04-112014年泉州"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扎实有效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