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笔下的朱熹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他重点描绘了人物侧面仰视的一种神态,表现出自信、思想深邃,其飘逸的胡须喻示着朱子文化的源远流长。背景图上的《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对儒家学说的最大贡献之一。朱熹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之作了注解评析,并刻印发行,后来成为教科书。
邮票第二图为“游学传道”,画面描绘了朱熹与弟子牵马行进在松柏小道的情景,背景描绘了武夷精舍和高山流水的景观。
朱熹骑马确有其事。在朱熹一生中,传道授业所到之处不胜其数。史料记载中的朱熹很能行走,他是不坐轿的,因理学前辈程颐教导说,坐轿是“以人代畜”,是对抬轿者的不尊重,有违儒者的仁爱之心。朱熹骑马在史料记载中不多见,《株洲历代大事记(二)》载:1162年,即孝宗赵昚(慎)乾道二年,理学家朱熹和张南轩在长沙聚会研究学术,至十一月初七从长沙岳麓山出发,同游南岳,在途中或骑马或乘车,冒着雨雪往返数百里,相互酬唱诗一百四十七首。陈荣捷在《朱子新探索·朱子之行》中写道:“朱熹常用马。南岳衡山之游,几全用马。《文集》卷五马上所作之诗,如《大雪马上次韵》《马上口占》之类甚多。由五夫里至武夷山半途有歇马庄,今日行汽车,遗址犹存。可知其数十年中之游武夷,必然乘马。”为此,广州画家梁允常创作有《朱子出行图》油画,画面中的朱熹骑着一匹棕色的大马,一路疾驰狂奔。
武夷精舍是朱熹倡导书院教育的代表地。淳熙十年(1183)正月,朱子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而归居武夷,乃建此精舍。此后八年,即居此著书授徒。朱熹在此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等理学著作,朱子理学思想逐渐形成体系并由武夷山传播开来,武夷山因此成为理学名山。武夷精舍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等目前正在修复,还历史本来面目。 (宋晓文)
![]() |
责任编辑: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