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情况 龙斗村地处邵武市水北镇区西部,富屯溪畔,是革命老区村,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曾经的龙斗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文明乡风建设存在短板。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龙斗村调研,对粮食生产、生态保护、林下经济、发展旅游、环境整治、农村党建等6个方面提出要求,特别叮嘱:“龙斗、龙斗,要做龙头”。龙斗村牢记嘱托,积极探索新路径,引入“五社联动”模式,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建设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 龙斗村航拍全景 二、做法与成效 (一)培育自治组织,“主心骨”引领“大队伍” 龙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培育村级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多样农村社区活动,挖掘培养了一批热心公益的村民服务骨干,在此基础上,分类引导村民成立了包括志愿服务队、广场舞队、乡风文明促进会等12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这些队伍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热情,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充分调动了村民内生动力。如今,村里阵地得到充分利用,活动丰富多彩,公益服务蓬勃发展,文明新风在龙斗村落地生根。 龙斗村举办萝卜文化民俗活动 (二)引入社工助力,“小家美”变为“大家美” 龙斗村党支部借助党建引领,以项目为驱动,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联动各方打造特色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品牌。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中,村党支部联合邵武市春暖社工,发挥村乡风文明促进会、老年协会作用,引导妇女和老年人参与“美丽龙斗”“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爱心单位免费赠送花苗,村民积极响应,实现观念转变。村里还举办花王赛,评选最美花王,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村乡风文明促进会举办“龙斗德孝节”,开展德孝之星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杨梅产业协会等围绕特色农产品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农产品知名度,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开展电商培训助力农民增收。巾帼志愿服务队组织公益活动,为村民提供帮助。开展“龙斗萝卜文化节”影响力广泛,被众多网络平台转载,浏览点击量高达110万余人次,提升了龙斗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龙斗村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 (三)聚力汇爱帮扶,“小积分”积出“大文明” 龙斗村党支部主动作为,链接兴业证券慈善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设立龙斗村“公益银行”,制定因人施策的帮扶措施,建立“一户一档”服务。同时,培育爱心志愿者队伍,通过积分兑换引导村民互帮互助。外部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此外,组织城乡志愿服务互动活动,城里志愿者到村开展多样服务,定期走访慰问贫困家庭,结对帮扶解决实际困难,为特困户送去慰问金,并帮助特困户、低保户、残疾群众解决诸多困难,如链接资金为低保家庭改造房屋等。这些努力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关爱,营造了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促进了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 龙斗村设立“公益银行”兑换商品 (四)推动移风易俗,“新村规”引领“新风尚” 龙斗村从改变村民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念入手,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等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并建立文化墙张榜公布。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推行“五民工作机制”,引导村民践行村规民约。针对红白事铺张浪费等现象,在德孝节上通过情景剧宣传婚恋新风、厚养薄葬等,形成宴请标准和制度规范,增强村规民约约束力,使移风易俗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与文化内涵。 龙斗村村规民约 三、启示与思考 启示一:党建领航聚合力,联动共建促发展 党建引领是关键,村党支部在“五社联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通过统筹资源、凝聚共识,引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民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主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多方合力,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弥补乡村资源短板,还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龙斗村应继续深化“五社联动”模式,不断探索创新。 启示二:培育组织强根基,专业赋能提质效 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定期培训、交流学习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对社工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入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提高专业服务质量。 启示三:广拓资源固长效,示范引领助振兴 持续拓展社会慈善资源的募集渠道,建立常态化的资源对接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注重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举办经验分享会、制作案例集等方式,让龙斗村的文明乡风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乡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选送单位:中共邵武市委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