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尤溪县:创新文化特派 开启文明新篇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对新时代面向基层的文化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通过“文化特派员”深入农村、扎根基层,提升基层文化服务针对性、文化治理有效性,巩固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加速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做法与成效

(一)出台“双向性”选派制度,开创基层文化建设新路子。出台《尤溪县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等,通过个人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文化特派员与派驻村双向奔赴、双向选择。按照“以点带面、辐射全局”思路,首批在全县选择10个具备条件的村,选派1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试点工作,文化特派员每年深入基层不少于100天、每月至少赴基层指导服务2次,形成“100+2”走访调研机制,牵引优质文化资源畅达基层“末梢”。设置乡镇文联组织,深化资源统筹发展壮大乡村文艺优势,推动文化特派服务从“送文化”向“种文化”深度转型。相关做法在人民网、新华社、福建日报、福建支部生活等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20余篇。

2024年10月,书京村举办海峡两岸笔会活动

(二)推行“量化式”工作任务,打开农村文化试点新局面。创新“1+1+N”系列工作任务,通过建立文化特派员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文化特派员重点指导驻点乡镇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传文化活动等N项任务,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自上而下、以需定供”的方式,策划开展“村晚”、送福送春联、拍全家福、书画展等有人气、有热度、有市场的系列文化文艺活动。每年对工作业绩、群众满意度等进行考核评价,并作为奖惩和续聘的重要依据,让干多干少不一样。截至目前,共开展系列文化文艺活动40余场次,组织文艺志愿者900多人次,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群众达8万多人次。

2025年1月,在文化特派员指导下七尺村召开春节联欢晚会

(三)出台“一体化”保障制度,培育乡村文化队伍新力量。一方面,建立文化特派员组织、培养、经费、激励等一体化保障制度,每年组织县级培训1次以上,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特派员驻点村予以项目资金倾斜,全方位保障和提升文化特派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文化特派员派出单位、县文联文艺家协会等一体化挂包联动机制,形成各方面资源协调互动、直面一线诉求解决需求的局面,助力特派员全身心投入基层服务。截至目前,先后开设“文特派‘助’村记”等宣传专栏,组织开展了非遗技艺培训和传承活动,传承开发了桂峰麦芽糖制作工艺、坂面老酒酿造工艺等非遗,指导提升半山汶潭农民乐队,实现节目独立编排、独立演奏,引导群众在文化传承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群众从“看客”变成文化“主角”。

文化特派员指导半山村村民乐队练习器乐

(四)实施“滴灌式”项目服务,搭建乡村文化振兴新台阶。注重深挖特色乡土文化,因地制宜谋划推进“桂峰・沾点贵气”主题文创、“书京文创供销社”等文化产业项目,推动书京村米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切实将“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项目工程”。注重以文化为精神纽带,盘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组织文化特派员为村民量身定制“微家训”、建设新华书屋,开展家风故事会、家训书法展等活动,持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打造“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家风”的文化景观,半山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注重构建文化特派员与科技特派员、驻村工作队等联动机制,开展农文旅等技术咨询服务,开发非遗主题等旅游线路,促进村财、村民增收。春节、五一期间桂峰、半山、书京、下村等试点村接待游客12万余人、文旅收入约1.2亿元。

桂峰村晒秋夜景

三、启示与思考

启示一:要坚持“精神健康”工作导向

乡村建设不仅要村美、民富,更要群众精神富足,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特派员除关注和扶助农民提升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农民的内生动力,引导积极参与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讲诚信、守规矩,讲权利、尽义务,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农民的素养提升,自觉弘扬美德,乡村的文明才更具内涵,幸福感才会增强,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启示二:要建立“以文化人”基本渠道

文化特派员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让新老农人参与到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文化引领当中,以发挥文化赋能、渗透、引领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作用。通过开展内容健康、方式文明、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去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从而实现群众精神生活的富有。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的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启示三:要把握“精准滴灌”服务要求

农民文明素养提升,与地域区位、村民构成息息相关,不是一两次浇灌式或一哄而上的服务就可以改变,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滋养引导过程。文化特派员只有精准把握当地人文特征和实际需求,开展系列有组织、针对性的引导活动,培育起农民内生自发的动力,使农民从“旁观被服务”向“主角做服务”转变,才能实现对乡村文明持之以恒的推动。

〔选送单位:中共尤溪县委宣传部(文明办)〕